构建投行化经营模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开辟

本报记者王柯瑾北京报道

近日,银保监会发布的《年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显示,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9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69%,较上季末下降0.04个百分点。

在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的背后,离不开不良资产处置的提速。

近期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以下简称“银登中心”)发布了《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年度报告(年)》,回顾试点开局之年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并指出年政策支持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银登中心表示,管理部门正在研究进一步放开参与试点的机构和不良贷款范围,一些长期困扰市场的痛点难点问题有望得到缓解。

针对不良资产处置现状,《中国经营报》记者从业内了解到,在依靠“硬清收、打包处置”等传统手段提升回收额的难度不断加大的当下,银行开始探索投行化经营的“第二曲线”,发力不良资产处置。

破解估值难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不良资产估值定价仍存在瓶颈。

近日,平安银行特管部相关业务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在不良资产定价方面确实存在诸多难点,总结来看,可分为三类:一是价值影响因素多,方法选择难把握。“非标准化”是特殊资产的内核属性,资产本身的属性,如债权债务关系、债务人的还款能力和意愿、抵质押物资产可变现情况等;外部的环境因素,如经济周期、行业发展、地区差异、司法因素等,价值影响因素众多,故认知和辨识其价值高低并不是容易的事。

二是估值模型不精细,参数确定欠客观。模型的分类化、精细化,会对估值的类别化、合理化产生积极影响。特殊资产估值模型中的关键参数,如资产的变现率、比较案例的调整系数等,如果确定时更多依赖于人的主观因素,势必会导致估值的准确度堪忧。

三是单户估值无系统,批量估值无工具。针对单项特殊资产估值,如果没有标准化的估值系统来支持,很难压缩估值的时间成本,估值的效率会大打折扣;针对批量特殊资产估值,如个贷批量转让的价值测算,如果没有智能化的估值工具来推进,其估值操作的难度和速度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会造成估值周期和估值成本不可控,从而影响到该类业务的推广扩大。

针对特殊资产定价难问题,商业银行也在不断探索破解之道。比如,近日兴业银行联合旗下金融科技子公司兴业数金研发了针对特殊资产领域的债权估值定价智能工具,提供资产成交概率、成交折扣、成交趋势等预测功能,为特殊资产智能清收、智慧经营提供参考和支撑。

平安银行特管部相关业务负责人也表示,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不良资产估值难题,建立起全面的估值体系十分重要。“平安银行根据估值目的、资产类型和金额大小等因素,确定了内估外评的估值场景、估值对象和估值方式。内估方面,主要通过标准化估值工具从业务管理的角度对资产的价值进行分析和预测;外评方面,主要借助外评机构的专业技能从公允清收的角度对处置的价值进行分析和测算。”

除全面的估值体系和丰富的估值模型外,应用场景也十分重要。“平安银行把估值模型嵌入到多个业务场景,覆盖特殊资产从移交转入(或买入)到一户一策、日常监测、方案定价的全生命周期。将估值模型延伸到全行押品的价值管理业务中,估值模型覆盖全行近70%的押品资产,实现从授信阶段起完整、连续、动态的价值数据跟踪,从每一次价值波动中分析原因,挖掘价值。”上述平安银行特管部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

探索投行化经营

未来不良资产如何处置?日前,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名银行从业人员开展了问卷调查显示,45.58%的受访者认为,不良资产转让是接下来最主要的处置方式。

《报告》指出,不良资产转让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快速降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但缺点是需要牺牲一定的回收率。此外,创新类处置方式,如资产证券化、互联网处置等也在日益兴起,其作用应引起业内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anmaomaos.com/tzyhjy/5458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