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机构抱团股巩固VS瓦解证券市场红周
林伟萍齐永超·编者按·年伊始,已连续上涨两年的核心资产再次“春季躁动”。一时间围绕着“核心资产是否高估、机构抱团是否瓦解”以及由此衍生出“白酒股还能不能涨”“新能板块是最大的泡沫”等诸多话题引发市场广泛的争辩和博弈。乐观者如《红周刊》荣誉顾问、深圳林园投资董事长林园等认为基本面优秀的垄断资产会持续享受溢价,而谨慎者认为核心资产的溢价是资金推动的“疯牛”现象。本周我们继续邀请了海内外多位机构人士,来深入探讨当前市场聚焦的机构“抱团”下的各行业龙头的投资价值。正如本期文章标题所言,争辩背后的博弈其实并无对错,投资者根据各自投资体系做出适当决策,在牛市途中都能赚到自己能力圈的收益。博弈:核心资产抱团趋势基本面下的强者恒强VS资金推动的“疯牛”Wind显示,截至年1月14日收盘,剔除近一年上市的新股,两市有近只个股在近10个交易日创出历史新高,亿以上市值的中大市值股占据近期创历史新高公司半壁江山。其中千亿以上市值股有57只,亿~亿市值股则有40只。整体来看,这些中大市值、股价显著领跑的公司多是市场眼中的核心资产。统计近5年机构持股数据,机构投资者和北上资金代表的外资向头部公司集中度不断提升。Wind显示,前只核心资产的机构持股占比由年20%逐步上升至年超过40%。个股上,截至年三季度末,持有贵州茅台、五粮液、立讯精密、中国平安等机构投资者均在千家以上。就北上资金而言,截至年1月14日,陆股通共持仓A股市值约2.5万亿,其中,余只陆股通标的股中,前20只股持仓市值就占到1.2万亿,占比接近5成。其中,北上资金和机构对茅台、美的集团等标的股持仓市值则多在千亿元以上。《红周刊》:为何出现这种现象,行情又能否持续呢?牛壮(恒泰证券总裁):随着市场成熟度逐步提高,机构主导的时代正在到来。机构表现得比较一致,就形成了“抱团”,这是历史的趋势,不可扭转,这种现象才刚开始。因为机构持股集中度比美国市场还有很大差距。另外,无论政策面、资金面、基本面来看,都进一步向好,各路资金有序入市,这类似年北京市房子从0元/平方刚刚涨到00元/平方的样子,看起来涨了很多,未来看都是山脚。翟敬勇(榕树投资董事长):很多投资者担心这种现象是市场出了问题。但回看美股12年的长牛,代表未来的好公司股价是不断上涨的。所以有着稀缺性、垄断和永续现金流的企业,会不断吸引后来者买入,进而推动股价不断上涨。其实,说白了,支撑股票价格走高的核心其实还是企业的基本面,投资就要投这样的企业,股票持有者才会惜售。袁杰(乾明资管基金经理):我也认同前两位嘉宾的观点。还有一个数据,在全球流动性宽松背景下,更多外资通过北上资金持续不断地买入中国的优质产业中的龙头股。统计显示,最近一个月以及去年一年北向资金买入量最大的30家公司和我们所说的核心资产龙头股的重叠度非常高。同时,注册制和退市制度的预期,新老基金都以买入核心资产标的为主。这就形成正反馈,最近盘中明显可以感觉到只要核心资产有下跌,就会有资金接盘。叠加散户通过基金持股占比不断提高,我认为,核心资产这种高估值趋势将长期持续下去,当然不是直线上涨,而是呈螺旋式的上涨,其间会有下跌,但底部不断被抬高。张可兴(格雷资产董事长):是的,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的大环境下,头部公司的优势将越来越明显。另外,基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很多内需消费品的龙头企业的市值,未来将不仅是中国最大,也会成为世界最大市值的公司。所以消费、科技、医药这三个方向,我认为不是短期的3年或5年的行情,可能会持续10年甚至更长的一个周期。林思博(万岭资产董事长):短期来看,驱动核心资产飙升的因素和资金力量还在,且仍有冲高可能。但中长期而言,随着海外疫情平息、欧美经济改善,美元加息预期将成为主导海外资金方向的力量,可能影响外资流入的持续性,造成高位股筹码松动。董宝珍(否极泰基金经理):年后高估值股票涨得更猛,我认为纯粹是资金推动。这导致部分公司股价的上涨完全脱离基本面的支撑,成为完全由非理性资金推动的“金融永动机”,但资本市场没有永动机!后续这些热门的高估值股票会在价值规律和监管政策共同作用下,走向不可避免的去泡沫,其跌幅不会比杠杆牛崩盘后全通教育、乐视网的跌幅大,但也不会很小!我认为为最近对白酒公司产销的监管,以及限制消费基金发行的传言都是在“隔山打牛”进行柔性干预。如果市场继续疯狂,那接下来可能就是刚性干预。芦斌(斌诺资产基金经理):即使在存量资金博弈下,大部分标的被机构投资者抛弃,为数不多的增量资金也基本选择“复制粘贴”,以最小的研究成本去拥抱核心资产。例如,近期在赣锋锂业、洛阳钼业等千亿市值股票的龙虎榜上也可以看到游资同机构抢筹的现象。《红周刊》:嘉宾观点分歧很大。那么这种现象引起的分化是会强者恒强,还是会出现曾经美股漂亮50的“崩塌”呢?先请宝珍总。董宝珍:美股“漂亮50”在见顶后,股价跌了六七年,基本在年这些公司股价都是没有多少投资收益的。虽然年后这些股票最终创出新高。但在“漂亮50”见顶的时候买入,会遭遇六七年套牢,近10年没有回报的困境。目前中国的高估值赛道股已经到了很危险的“疯牛”阶段了。我建议还是从低估的蓝筹中,比如银行板块,去寻找机会。张李冲(美港资本合伙人):部分个股存在这种可能性。目前机构抱团股股价是存在较大泡沫,未来能够继续支撑高估值,主要看对市场未来预期的兑现,当与预期差距较大的时候,股价一定会出现大幅调整。如果业绩可以和预期匹配,那将持续比较稳定的状态。当然,机构也在不断挖掘新的价值股,未来资金也存在转移到新抱团股的可能。方磊(星石投资首席研究官):美国“漂亮50”行情终结的主要原因在于美联储快速收紧货币政策,以及当时美国经济衰退。相比之下,当前,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复苏,新一轮经济扩张周期将开启,上市公司盈利仍在加速修复,年A股盈利驱动将逐步替代估值驱动,优质公司的盈利驱动会更为明显。长期来看,优秀公司始终会是投资的核心标的,但是在不同宏观背景下,龙头公司的溢价和小公司的折价会有波动。翟敬勇:担忧抱团机构瓦解,其实是庸人自扰。截至年12月,交易所数据显示,A股市场总市值79.7万亿。假设机构抱团的说法成立,那流通市值能有多大?而我们M2(广义货币供应量)已经接近万亿了。另外,如果抱团理论成立,那我认为上证指数如今不应该仅是10年前的多点。这侧面说明,市场是有效的,未来随着核心资产价值被不断挖掘和发现,将持续受到市场资金的追捧。牛壮:不管怎么折腾,机构持股向头部公司集中趋势不会变,马太效应进一步凸显。对比美国7只股票权重占到纳斯达克指数50%,我们的分化程度还远不够。张可兴:未来市场可能会出现“一九分化”。如果出现所谓的抱团瓦解,那可能就是市场出现极端大熊市或货币政策大幅收紧等情况,我们通常观察这两个数据来对潜在风险做预判:一是如果十年期国债利率超过3.5%,再加上社融增速下滑,或意味着流行性拐点来临;二是如果经济复苏情况良好,通胀就有可能会到来,这也会间接导致利率的抬高,此时或存在去杠杆的动作。当然,对于一些受到市场机构抱团资金的盲目追逐导致的股价暴涨的公司,到最后势必将一地鸡毛。当下,这种风险还看不到。阳勇(云溪基金董事长):一轮较大的上涨行情出现之后,市场出现很多质疑的声音,也侧面说明这轮行情是更为健康的。抱团股如果出现短期暴跌,正好是加仓的好时机。张倩倩(摩投资本董事长):核心价值股在全球都是稀缺标的,进入A股的外资公司持有部分核心资产可以长达十几年。市场抱团股瓦解的前提是公司成长性不再、业绩不及预期且丧失了恢复行业地位的可能。《红周刊》:再和认为核心资产抱团会越抱越紧的嘉宾探讨一下,核心资产也是随着经济周期以及经济发展不断变化的,未来哪些公司将被调整出核心资产标的,哪些公司又有望成为核心资产公司?翟敬勇:持续强势表现的核心资产公司多集中在稳定性非常强的消费品行业,或者是代表未来新兴产业的方向,这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带来的新经济方向。如新能源、互联网应用等公司。另外,传统行业中的寡头公司通过快速迭代转型也存在不错的投资机会,如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美的集团等。张李冲:如翟总所说,市场的投资机会与中国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这期间会有一些中小市值不断往上崛起发展成大公司的过程,估值和业绩一起快速提升。在消费品、制造业等行业中很多细分领域存在很多这种投资机会。如服装行业也有好赛道,很多投资者只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anmaomaos.com/tzyhyw/546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