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银投行middot新行研新基建
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新基建涉及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主要方面,并包含了通信网络、智能技术、数据算力、智能交通、智慧能源等等细分行业领域。目前我国新基建正处于起步阶段,涉及众多新兴产业和科技领域,发展潜力巨大。在今年两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概念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新基建的发展将进入快车道,并在扩内需、稳投资中发挥重要作用。农银投行研究分析师团队将对新基建重点领域开展系列研究。
本篇报告聚焦新基建的5G领域,首次分析涵盖5G通信行业基本特征、政策环境、产业链分布、重点行业领域、发展趋势及风险等方面进行分析。后期报告将围绕5G行业热点进一步深度研判。
一、行业概述
5G(5th-Generation),即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也称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4G之后的延伸。产业关键技术包括大规模天线阵列、超密集组网、新型多址、全频谱接入和新型网络构架。
国际电信联盟ITU定义了5G的三大应用场景:首先是eMBB,直译为“增强移动宽带”,就是以人为中心的应用场景,集中表现为超高的传输数据速率,广覆盖下的移动性保证等。其次是uRLLC,直译为“高可靠低时延连接”,这一场景更多面向车联网、工业控制、远程医疗等特殊应用。最后是mMTC,直译为“海量物联”,5G强大的连接能力可以快速促进各垂直行业(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等)的深度融合。万物互联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图15G三大应用场景
资料来源:前瞻研究院农银投行
二、行业政策环境
(一)国家层面高度重视5G发展。
我国很早就将5G视为实施国家创新战略的重点之一。《“十三五”规划纲要》、《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等战略规划均对推动5G发展做出了明确部署。早在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支持产业界成立了IMT-(5G)推进组,组织移动通信领域产学研用单位共同开展技术创新、标准研制、产业链培育及国际合作。年到年期间,国家政策密集出台,主要从技术标准、网络建设及产业应用三方面强化我国5G布局。年1月,各省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发展5G的政策,26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将5G列为发展重点。年6月,工信部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及广电发放了5G牌照,意味着我国提前进入5G商用阶段。
图2国家支持5G建设政策频发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农银投行
(二)地方政府积极推进5G建设。
我国5G商用牌照发布后,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5G产业发展规划与政策支持5G产业建设,按照各省5G产业规划文件,基本将年确认为5G规模建设期,要求在年底实现中心城区的连续覆盖与商用,在年底实现县市以上区域5G信号全覆盖并形成产业上的融合应用。
在政策措施方面,多地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包括设区市的中心城区基本实现5G网络覆盖和商用,建设5G基站和示范应用场景,形成与垂直行业应用深度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相关具体部署工作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在基建方面,加快布局5G基站,同步落实5G基站机房、电源、管道等配建工作;在平台方面,大力发展5G产业,积极布局建设5G领域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数据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打造5G器件研发制造基地,打造应用软件研发基地,培育引进5G企业;在应用方面,开展5G应用试点示范区建设,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园、示范区规划建设,推动机场、高铁站等重要交通枢纽及5G网络热点地区有效覆盖、逐步实现5G网络建设向县区延伸等。
表1部分重点省市发展5G的政策措施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农银投行
三、行业运行分析
(一)5G基站建设趋势。
截止年4月份,全国已开通5G基站17万个,真正能够实际体验5G业务和应用的用户数超过万。年底力争实现全国所有地级市覆盖5G网络,基站建设在年底将超过70万个,发展速度较快。
在5G基建布局上,中国将依然以电信、移动和联通三大运营商为主。对于三大运营商而言,年是5G发展关键性一年,三大运营商将加大力度建设5G基站,根据三大运营商公布的数据,目前国内开通的基站已经超过了15万个。同时,三大运营商计划到年底,将累计开通近60万个5G基站,共同推动中国5G基建的高速发展。预计-年或为我国5G建设高峰期,5G的宏基站总数约为万座。参考4G的建网节奏,预计三大运营商对5G的建网进度如下表所示:
表2全国5G建网规模与节奏预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农银投行
(二)运营商资本支出情况。
运营商的资本支出情况主要受到通信技术发展及国家政策导向的影响,5G牌照的颁发带动运营商进入投资周期,运营商资本开支中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支出占比最高。在4G网络建设前期,运营商资本支出保持高速增长,但随着4G网络建设进入尾声,运营商资本支出从年开始持续下降。年受益于5G移动通信的推动作用,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的资本开支预计将达到亿元,较年增长4.15%,扭转下滑趋势。其中,年三大运营商5G资本开支规模约亿元,建站规模约13万站。回顾4G网络建设进程,预计在5G投资的带动下,三大运营商在年-年资本开支规模将进入上升通道,通信行业有望再次迎来一个3-5年的景气周期。
图3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情况
资料来源:wind农银投行
(三)区域建设情况。
从全国各省市来看,作为一线城市的北上广深在5G基站的建设进度方面居于前列。截至年3月10日,北京市共开通5G基站个,5G用户近80万,其中联通、电信共享基站个。截至年底,上海已建成超过1.6万个5G宏基站、1.3万个5G室内小站,实现中心城区和郊区重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广东省截至年年底已经开通5G基站个,完成0个20户以上自然村光网覆盖。深圳市在年底共建成5G基站1.55万个,并计划在年8月前累计建成5G基站4.5万个,率先实现全市5G网络全覆盖。
表3全国各重点省市5G基站建设规划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农银投行
作为5G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5G产业园建设也已经成为各省争相发展5G的重要举措。5G产业园能够最大效率调动专业的人力、智力、财力等资源,是我国独立自主突破5G技术,推动5G落地实践不可缺少的助力。目前全国各地约有近30个5G产业园,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及珠三角地区。
表4全国主要5G产业园区分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农银投行
四、行业产业链
(一)5G产业链。
根据建设周期,5G基建可分为规划期、建设期、运维期和应用期,从产业链来看,5G产业链上下游包括设备制造商、终端制造商、芯片厂商、元器件厂商以及应用场景相关厂商等。年为国内5G网络全面建设之年,行业投资集中于设备建设阶段,预计能率先为通信设备和光模块等产业链中上游企业带来一波景气周期。
从投资量来看,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估算,预计-年中国5G网络总投资将达到亿美元,是4G网络的3.5倍。随着网络部署持续完善,5G将逐渐向下游相关行业应用渗透融合,各行业在5G设备上的支出将稳步增长。预计到年,来自用户和其他行业的终端设备和电信服务两项支出分别将达到1.4万亿和0.7万亿元,进入持续增长期。
图45G产业链图谱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农银投行
(二)产业链景气表现。
细分行业方面,在年6月6日5G牌照发放后,5G基建相关产业链上、中、下游的景气度呈现差异。从年的营收增速来看,以射频器材、天线等为代表的上游无线通信设备率先爆发,同比增长26.06%。中游基站营收同比分别增长6.11%,随着4G扩容订单的逐步确认以及5G基站大规模交付,后续收入有望快速增长。而光纤光缆板块持续处于产能过剩阶段,营业收入和利润水平持续下滑。而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运营商开工及产业链交付整体延后,各板块营收总体呈现下滑。预计随着二季度陆续开启的5G基站大规模交付,5G基建产业链整体又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表55G基建相关细分行业营收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wind农银投行
(三)产业链价值分布。
从通信行业的发展周期来看,拉动投资增长的动力会随着5G商用进程的深化而相继转换。在5G商用初期,运营商需要大规模开展网络建设,通信设备将是占比最大的板块,占到整个投资总额的约40%。其他重要领域包括基站射频、基站天线、光模块和光纤光缆的投资占比分别为10.6%、3%、3.3%、4.6%、3.3%。
图55G产业链价值占比
资料来源:前瞻研究院农银投行
五、重点产业领域
5G产业链条非常广,在中前期建设阶段主要涉及基站主设备、光模块、无线通信设备等行业领域。
(一)核心网设备商。
5G基站主设备商主要是指从事核心网、接入网等基站设备以及网络终端、移动终端等应用设备生产制造的厂商。从投资端来看,基站主设备约占5G产业整体投资总额的40%,在所有子领域中占比最高。据信通院测算,预计年电信运营商在5G基站等通信设备上的投资将超过亿元,其他行业在5G通信设备方面的支出将超过亿元。基站主设备领域主要企业包括:中兴通讯、华为、烽火通讯、瑞斯康达等。
图65G设备支出节奏预测(亿元)
资料来源:信通院农银投行
(二)光模块商。
光纤通信对5G商用部署至关重要。随着5G基站的大规模建设,5G的骨干网、承载网以及基站与基站之间都依赖于光纤通信网络进行连接。而在光通信设备产业中,光模块处于核心地位,主要用于完成光电转换,再通过光纤把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进行传输。作为数据传输设备间的信号传输载体,5G单基站需搭载的光模块器件数量约达到8-12个。根据华泰证券研究院预测,年中国5G光模块总需求约为万只(年约为万只),对应市场规模34.9亿元。在5G建设周期(年-年)我国5G光模块的总需求量为万只,对应市场规模为亿。
从产业链来看,光模块处在产业链的中游。光模块行业的上游主要是光器件行业、集成电路芯片行业和PCB行业;下游主要是通信设备制造商和通信运营商。根据LightCounting预测,受益于5G网络建设以及数据中心市场需求回暖,预计年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将达到84.64亿美元,同比增长28.34%。光模块领域主要企业包括:中际旭创、光迅科技、天孚通信、通宇通讯等。
(三)无线通信设备制造商
5G无线通信模块主要包括了天线、射频器件、基带信号处理器等部分。其中射频器件和天线是属于量价均升,需求量急剧扩大的领域。以5G手机为例,单部手机的射频半导体用量相比4G手机近乎翻倍增长。同时,射频器件和天线一体化将是5G时代的行业发展趋势,对供应商的自主研发生产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1.射频器件
射频器件是无线通信设备的一个核心部件,是将无线电磁波信号和二进制数字信号进行互相转化的基础部件。在5G时代,无论是基站设备还是手机都需要更多的射频器件支撑,并且所需求的射频器件要比传统的射频器件要复杂得多,主要来自滤波器和双工器的升级,单个射频器件的价值量也会更高。根据Yole预测,随着5G时代加快来临,射频器件市场将会14%左右的年平均增长率增长。
射频器件市场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进入壁垒,因而生产厂家较少。目前全球射频前端芯片产业拥有较为成熟的产业链,欧美IDM大厂技术领先,规模优势明显。我国在射频领域和国外相比还有差距。随着国内移动通信设备集成商华为公司、中兴通讯的迅速发展,武汉凡谷、大富科技、春兴精工、通宇通讯等国内厂家在掌握了射频器件核心技术的前提下,利用其低成本、响应快的优势,迅速抢占国内与国际市场,市场份额和营业利润均迅速提高,逐渐成为全球射频器件重要供应商。
2.天线设备
5G天线设备的应用包括基站侧与终端侧。5G传输速率突破的对天线设备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大容量、更多模块覆盖成为必然。5G采用波束成形技术,必须采用多天线阵列系统(MassiveMIMO),基站设备和移动终端设备的天线配置将增加数倍,天线行业即将迎来快速增长阶段。
在基站天线领域,5G基站天线需要满足高频高速大流量传输等特点,工艺难度与天线材质提升,天线单体价值提升。据川财证券测算,4G基站天线成本约为-元/副,5G基站天线成本预计为0-元/副。5G基站数量与5G基站天线单体价值的同步提升,将助推5G基站天线投资规模大幅增长。这其中,以华为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具备明显的市场优势。根据EJLWirelessResearch发布的报告,全球基站天线市场份额排名靠前的公司依次为华为、京信通信、美国康普、摩比发展、Ace、通宇通讯、德国凯仕琳等。
图7全球基站天线市场格局
资料来源:EJLWirelessResearch农银投行
在终端天线领域,我国企业的市场份额占比相比射频器件境况要好,信维通信、硕贝德、立讯精密均占据一定比例的市场份额。
图8全球手机天线市场格局
资料来源:EJLWirelessResearch农银投行
六、发展趋势与风险因素
(一)发展趋势。
1.相关产业部门将快速获益。
5G的发展将直接带来电信运营业、设备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并通过产业间的关联效应,间接带动国民经济各行业、各领域创造更多经济增加值。根据中国信通院的研究测算,从产出规模看,到年5G带动我国经济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将分别达到6.3万亿和10.6万亿元。
在政策扶持和5G技术日益成熟的影响下,目前我国5G产业发展稳步推进,企业发展态势良好,从规划环节、建设环节、运营环节到应用环节各个不同产业链相关企业在年的营业收入大多实现获益增长。随着5G商用步伐的加快,未来中国5G产业在带动中国经济产出、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2.5G将驱动传统产业加速变革。
5G网络不仅带来了高速率大宽带、低延时高可靠、海量连接的网络环境,更为传统工业制造业提供了新的可能。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发展切合了传统制造业智能制造转型的无限网络应用需求,其高性能、低延时的特点也满足了无人驾驶等垂直领域的发展要求。随着5G产业在年达到爆发期,智能汽车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智慧医疗等领域将直接受益于5G。
(二)风险因素。
1.市场商用风险。
我国5G初期的发展重点是面向个人用户的增强移动宽带业务,但目前来看,5G盈利模式尚不清晰,2C侧目前还没有出现过硬的“杀手级”应用,2B侧尽管一些解决方案已经落地,但规模推广与商业模式还不清晰,对运营商营收的贡献还存在不确定性。此外,企业市场需要依赖于更广泛的网络部署和5G生态系统的更高成熟度,特别是基于5G高可靠和低延时的创新型应用目前还较为缺少。
2.产品竞争风险。
5G的快速发展,对设备、光器件、光纤光缆等产品性能需求会越来越高,目前国内的头部企业均在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不排除部分企业由于技术落后、产品竞争力下滑而走向衰落。
3.产能和价格风险。
未来5G基建领域的主设备商、光器件、光纤光缆等企业更多的需求是产品的升级换代,而非低附加值的产能,企业盲目扩张产能,将导致产能过剩的风险。另一方面,光纤光缆等领域的客户集中度很高,需求上会受到三大运营商网络铺设节奏的影响,产品的价格很大程度上会因电信运营需求的变化而产生季度性的波动。
4.疫情影响风险。
疫情对5G产业负面影响体现在芯片封测、SA核心网、无线、终端等端到端协同测试工作等劳动密集的环节,以及停工停产导致的下游终端需求减少。目前我国的疫情已经得到了控制,5G产业链相对完整,大多数元器件、整机封装、测试环节均在大陆进行,大部分电子类上市公司均已复工。但受到国外供应链企业影响,如果相关设备材料出现供应不足,导致终端产品也会加工滞后,同时物流运输受阻,产品交付周期进一步延长。另一方面,全球疫情蔓延势必会造成下游手机终端需求下滑,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给出的报告显示,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全球大流行,年第一季度全球最终用户智能手机销量下滑20.2%。此外,考虑到全球诸多地区疫情的恶化,智能手机销量将进一步下滑。
欧阳晨硕士、法律职业资格
研究领域:金融市场、政策法规
联系方式:ouyangchenn
abchina.转载请注明:http://www.duanmaomaos.com/tzyhyw/538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