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财常见的误区和陷阱之四盲目相信专业

有些人对投资理财不很了解,但是又想通过理财去投资赚钱,就会去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或者听从某专家建议,或者是跟风买入某款理财产品等,不管产品是否适合自己,到头来也会出现问题。

银行理财一定是安全的吗?银行销售的很多理财产品都是保本保息的吗?相比较P2P等骗局来讲,银行的理财产品确实安全了许多,但是,今年1月资管新规实施后,理财产品全面实行净值化管理,收益出现较大波动。受多种因素影响,一季度有多只理财产品破净,不少投资者纳闷“为何银行理财也能亏?”。另一个风险因素是“飞单”,就是银行的工作人员不销售自己银行的产品,而是私自销售没有经过行里允许的行外产品,从中得到佣金。这是需要格外注意的。

银行将发行的理财产品分为五个风险级别,分别为R1、R2、R3、R4和R5,分别代表低、中、中高、高风险级别。适合购买的投资群体分为:保守、稳健、平衡、进取、激进。R1(保守)低风险类别,本金保证,损失概率为零。产品包括国债、存款等。R2(稳健)低、中风险,亏损概率接近于零,产品包括大多数银行理财产品等。R3(平衡)中等风险类,亏损概率低。产品包括债券、混合基金等。R4(进取型)中高风险,本金风险高,收益浮动和波动大,亏损概率高。包括股票基金、私募股权基金、信托产品等金融产品。R5(激进)高风险类,它表示该理财产品不保证本金的偿付,本金风险极大,收益浮动且波动极大,只适合抗风险能力非常强的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之前,要进行风险测试,然后根据风险测试结果购买对应的理财产品。但是银行理财产品也是拿客户的钱去投资,同样面临投资风险的不确定性。

十年前,北京的焦女士在某发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听从银行某位工作人员的推荐,进行一些项目投资。先后一共投资了万元,购买了银行经理所说“特别好的理财项目”,结果却碰到了一个陷阱。原来其购买的并不是正规的银行理财产品,而是在基金经理郭某的蒙蔽下购买了私募基金,后来基金的实控人因为非法揽储锒铛入狱,导致了这个私募基金兑付困难,投资款也有去无回,焦某仅仅获得了元的执行款。投资者在投资之前一定不要完全听信他人的推荐或建议,要看一看整体经济的发展情况,不要进行贸然投资。比如买基金时,基金公司的路演足以让投资者动心,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现在很多基民都说自己的基金,根本就没有收益,亏了特别多的钱。

年初至3月3日,全市场的基金中,只基金亏损,其中只亏损超过10%,更有只基金亏损15%以上。截至4月25日,股票型基金今年的平均收益率为-25.37%,上涨基金仅21只,下跌基金数量占比高达99.2%;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19.78%,下跌基金数量占比同样高达98.6%。当然,这是股市最低迷时期的基金表现,并不代表全部。

但从近几年基金的整体收益来看,买基金赚钱的人多,亏钱的人少。今年四月份的股市受到国际因素和疫情的影响,基金出现大面积亏损。所以,投资者不能一味听信专家或专业人士的推荐,要有自己的判断。所谓专家理财也不一定靠谱。所谓的专家、理财顾问,并非我们所认为的那样有判断力,市场并不会按照你想要的方向去走,而且市场也并不是所谓的专业人士就能够轻易掌控的。专业人士的建议仅作为参考,不能作为投资决策依据,决策需要投资者独立思考。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anmaomaos.com/tzyhjy/54558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