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之后,影子银行逐渐被经济学家重视

引言

影子银行化的影响:出于在合理引导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效率的前提下,将影子银行适当地纳入监管范围的需要,大量的文献开始集中对影子银行的影响及其监管进行研究最早开始的研究提出了影子银行可以实现银行风险的进一步降低,所以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可以利用银行体系转移银行信贷风险,确保资产具有更高的流动性,进而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但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得经济学家们不得不开始重视影子银行所可能引发的风险后果。

Rosen认为,资产证券化作为影子银行业务模式的一种,一定程度上诱发了金融危机的爆发。Hsu等研究认为,影子银行体系中出现的“挤兑”造成了不良影响,次贷危机逐渐扩散至整个金融体系。根据袭翔和周强龙的研究,在我国经济呈现下行趋势的至年期间,影子银行整体规模的扩张幅度超过三倍。在此结论的基础上,能投推测出银子银行发展过程中,变动特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显著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

周莉萍从金融功能的视角,将影子银行界定为发挥与商业银行相类似的信用中介功能的金融机构,提出了影子银行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其中的创造机制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替代商业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商业银行,对货币市场的流动性产生大量一定的干扰,腐蚀了货币市场上中央银行发挥出的调控作用。并提出可以从管理抵押品入手对影子银行体系进行监管和控制。

王振和曾辉、李波和伍戈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发现,影子银行业务的发展也会影响到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与传导机制。陆晓明则指出,不同于美国以资产证券化的为主导的影子银行利用金融的衍生品,从而让金融摆脱实体产业的束缚,实现了金融产品的市场化运作:而在我国,影子银行则是为了应对金融紧缩政策而产生的一种金融发展模式,衍生品并不复杂,是一种替代信贷产品的业务,并且更多是被导向实体经济。

目前从我国企业融资现状来看,在紧缩的货币政策下,一方面,上市的大型企业凭借其雄厚的资产、强大的股东背景以及良好的信用能够以较低成本从外界取得资金,相对而言,成长初期的中小企业由于其资质较弱、可用于抵押的资产较少,在面临货币紧缩时,从传统的商业银行获得借款较为困难,因此转而从其他渠道获得资金以满足自身发展的要求,影子银行的规模也逐渐扩张。另一方面,对于非金融企业而言,外部融资难度的增加意味着缺乏足够的资金进行业务扩张,不利于主营业务的发展。尽管如此,上市非金融企业的整体流动性仍然比规模较小的非上市企业充裕。在主营业务相对疲软的情况下,上市非金融企业通过非主营业务增加净利润的意愿增强,而高收益高风险的影子银行业务则满足这一要求。

在金融收益率逐渐增大的背景下,企业部门经常脱离主营业务进行创新的金融投资业务,而影子银行则是一种典型的形式。过往研究表明,能够从外界获得较为丰富的借款从而倾向于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的企业,往往是融资约束较低即融资能力较强的企业,这些企业在参与投资业务和发展主营业务时收到的约束较少。在我国,融资约束低的往往是国有企业及上市的大型企业这些企业由于其良好的信用背景和较优的抵押品,往往可以轻易从金融市场获得资金,因此在面临紧缩的货币政策时,尽管其融资途径收紧,但与中小企业相比,仍有较好的流动性,也更加有意愿参与影子银行活动。

上市的企业往往内部留存大量资金,当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时,那么就会升高融资活动的成本,主营业务收益率下降,因不同的公司委托代理模式不尽相同,即公司治理水平存在差异。在公司治理水平较差的企业中,公司经理人往往在公司利益和个体利益中倾向于选择个体利益,即投资于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以赚取短期的高额收益从而达到自己任期内业绩良好的目标,这一定程度上诱发了高收益的影子银行业务规模的扩大。因此,当关键治理主体与公司的利益高度不一致时,提升个人管理能力的意愿不强,也缺乏改善公司业绩治理水平的动机,从而导致其无法意识到,或者并不在意高风险、高收益业务对公司主营业务的影响。

影子银行化是一种高收益、高风险的变相金融投资活动。企业在参与影子银行业务时往往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具有不同融资结构的企业,往往具有不同的融资能力,从而影响企业参与影子银行业务的规模。目前由于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主营业务与金融两者的收益率具有较大差距,并且还在不断扩大,大多数企业为了追逐短期的高收益,逐渐从原来的主营业务,变为投资影子银行活动。

伴随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融资方式与渠道越来越多,影子银行的存在为中小企业初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一方面,传统的商业银行在提供借款时,通常都需要更好的抵押物,但是中小企业普遍具有较小的规模从而无法满足传统银行的要求,因此从其他渠道获得资金的意愿较为强烈,增加了影子银行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规模较大的上市企业为了寻找新的创造利润的盈利模式、补充业务范围,往往通过游离在监管之外、金融创新等方式借助传统商业银行或信托等机构来开展影子银行业务。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同样对企业的融资决策以及投资行为等产生影响。货币政策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可促使其选择更加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投融资行为。也就是说,调整货币政策,对企业具有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本成本方面,最终对企业做出的投融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并且,也会对宏观经济环境会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了企业的实体收益率。目前,国内货币政策通常都是通过对融资成本产生影响,从而达到对投融资行为产生影响的目的。

扩张的货币政策下,中小企业及规模较大的上市企业融资渠道较为丰富,企业获得融资较为容易,中小企业可通过银行贷款等渠道获得融资,由于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下降,同时上市公司在良好的宏观形势下投资渠道及收益较为丰厚,因此从资金需求方和供给方来看,在扩张的货币政策下,社会影子银行化规模有所下降。

结语

从总体上来看,扩张的货币政策是有效的,且不会因产生较大的影子银行规模而产生较大的金融风险,而货币政策不断紧缩的情况下,如果越来越多的非金融企业参与其中的话,一方面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下降,另一方面从事影子银行业务的公司的经营风险加大。相对于研究扩张的货币政策,研究紧缩的货币政策对中国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的影响更有意义。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anmaomaos.com/tzyhjy/54516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