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养老金融新金融准则实施与养老产品净

中科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本文作者:毕马威中国金融风险管理咨询服务合伙人陶进伟

年12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和促进养老保险机构发展的通知》(银保监办发〔〕号),要求养老保险公司进一步聚焦养老主业,通过养老保障管理业务的转型和养老金融工具创新,强化长期养老属性,更好地服务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

在养老金融产品转型和创新的过程中,产品净值准确计量、合理反映基础资产的收益风险水平是实现业务规范化发展的必要环节。养老金融产品的会计核算和净值生成应该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这有助于规范产品运营,提高净值的可比性和透明度,促进受托机构增强风险意识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保障投资者利益。

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要求与影响

?

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二十国集团要求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加紧修订金融工具等会计准则,以解决原会计准则下金融工具分类随意性较大、有关企业对贷款等金融资产减值计提不及时、不足额等问题。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于年启动了金融工具准则改革项目,于年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IFRS9),于年1月1日正式生效并取代了《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IAS39)。财政部于年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财会〔〕7号)、《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财会〔〕8号)、《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财会〔〕9号)及《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财会〔〕14号)的修订稿(以下简称“新金融工具准则”),保持了国内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新金融工具准则简化了金融资产分类,引入了预期信用损失法作为金融工具减值的基础,简化了嵌入衍生工具的会计处理,提升了套期会计的适用性,并加强了风险管理与会计处理的结合。对于养老金融产品而言,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影响。

一是对于投资端金融资产的分类判断。

在新准则下,金融资产由之前的四分类变为三分类,包括以摊余成本计量(AC)、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FVOCI)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FVTPL)三类。受托机构需要根据管理该项资产的业务模式和该项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测试进行判断,部分资产由于无法通过合同现金流量测试需要重新分类到公允价值计量,这对非标准化投资或另类投资的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投资结构设计需要前置考虑资产分类和后续计量的影响,部分投资结构的可行性需要重新评估。

二是金融资产减值。

新金融工具准则强化了金融资产减值的要求,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对金融工具的减值进行会计处理,并考虑包括前瞻性信息在内的各种可获得信息。对于养老金融产品而言,分类到以摊余成本计量(AC)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FVOCI)的资产均需要计提减值,在净值层面反映资产风险质量的变化影响。在新金融工具准则转换时点,金融资产的减值计提通常会引起净值的下滑,需要提前做好投资者教育和引导。

三是金融资产估值。

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FVOCI)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FVTPL)的资产均需要采用合理的估值技术进行计量,其主要影响为对于不存在活跃市场、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或没有第三方估值的资产,直接使用成本作为公允价值的操作方式难以维系,估值的随意性降低。在建立估值模型对这类资产进行估值后,市场价格的波动或资产风险水平的变化将传导为资产价格的变动,进而引起净值的波动。

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与净值计量建议

?

伴随着养老金融产品的转型,受托机构在业务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完善净值计量方案。

首先,从技术方面建立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方案。

明确金融资产分类、估值和减值计量方法和实施标准。分类方面,受托机构应确定各类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测试规则,特别是对于非标准化投资,需要充分考虑超额收益、提前偿付、第三方回购、杠杆等条款设计的影响,并结合养老金融产品特点以及各产品下配置资产的策略和管理模式,确定开放、封闭或类货币产品的分类方法。对于符合摊余成本计量要求的,建议建立公允价值与摊余成本的偏离度监测机制,确保摊余成本法下净值计量的合理性。估值方面,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anmaomaos.com/tzyhjy/5440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