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现实层面审视
引言
任何一个理论都是时代和现实的产物,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也是如此。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能否指导当代,尤其新时代下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如果能,又是如何指导的?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既是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自身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研究的现实意义所在。只有正视这些问题,利用辩证思维,结合当代经济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大胆创新,才能解答这些问题,同时,使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得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下资本市场利弊分析
一分为二看待问题,既是辩证法的内在要求,也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内在要求。对虚拟资本的分析也是一样,虚拟资本是“双刃剑”,因此,它对于新时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也有弊,然而,对于这种利与弊的分析,既要结合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来分析,更要结合虚拟资本在中国当下发展的实际状况,同时也要考虑虚拟资本自身的演变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利用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解决中国的实践问题,才能在实践中检验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促进其中国化、时代化进程。
(一)坚持马克思虚拟资本风险性的基本立场
按照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分析,虚拟资本的运行规律必然导致其脱离实体资本,最终使得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虚拟资本的虚拟性在其价格回归性规律支配下,不断走向自己资本运行的起点,但这种价格回归性进一步扩大了虚拟资本的泡沫化存在。当价格回归性的运行最终促使虚拟资本回到生息资本起点的时候,就是虚拟资本泡沫破裂的时候,并由此带来激烈的金融震荡。
因为信用是生产、再生产得以持续进行的基础,信用是虚拟资本的灵魂,只要信用出现问题,首先受影响的就是虚拟资本的交易出现震荡,而这种震荡的延伸,就是整个金融体系的崩溃,信用制度完全破产,诱发出严重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最直接地扭曲了国民生产体系的资源配置。
1.虚拟资本过度膨胀产生偏离实体资本运行的风险
马克思指出,虚拟资本偏离实体资本是其内在矛盾运行的结果。在虚拟资本虚拟性的初级阶段,虚拟资本从最初的起点到交易过程再到最后的兑付贴现,都离不开实体经济这个基础。当虚拟资本运行到虚拟性的高级阶段,它不再依赖实体经济基础,好像与现实商品的生产交换没有关系,而是成为完全依赖自己的商业信用、企业信用、银行信用、社会信用、国家信用发行的、完全脱离自己实体资本、实体经济的有价证券,它拥有自己独立的运转系统,有自己作为独立资本运行内在规律,成为名副其实的纸质副本。
虚拟资本在相对独立的价格体系中运转,这个价格体系完全不同于自己作为纸质副本所代表的实体资本价格体系,必然引发实体资本和虚拟资本之间的矛盾,促使虚拟资本逐渐偏离实体资本,当虚拟资本价格飞涨导致虚拟资本交易额严重膨胀,危机的隐伏就成为自然而然的结果。
其次,虚拟资本的积聚、积累、集中、扩张的速度远远超过实体资本,运转的速度、周转时间、交易的便利等等,都是实体资本所不能比拟的,尤其是虚拟资本积累的数量、产生的效应是实体资本远远不能达到的。马克思明确指出,虚拟资本的贬值或增值同它们所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变动无关,但虚拟资本这样的膨胀、炒作、投机,所带来的收益远远多于实体资本。
这样的虚拟性增长,使得大量的资本运转在虚拟资本体系中,导致实体资本增长过慢,影响到整个产业体系的结构调整和金融体系的良性运转。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正在发展和完善中,有很多缺乏诚信的交易行为,如偷漏税、做假账和暗箱操作等,极大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资本的投资者与资本使用者之间做不到信息的完全透明,信息的不对称是导致虚拟资本和实体资本偏离,存在潜在风险。
比如年中国资本市场出现的大型房地产企业债券大量违约,无法兑付,这是典型的虚拟资本和实体资本运行出现矛盾的结果。在市场上每个投资者的投资能力是有差异的,具有丰富投资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与缺乏经验的投资者在进行虚拟资本产品交易时,对市场的预期是不同的,而导致不同投资者投资收益肯定不同,加之虚拟资本市场上的投资交易往往伴随着高收益,从而吸引更多的投机者跟风进入市场进行交易,造成虚拟资本的快速膨胀。而这种现象的形成与我国金融市场信息不透明存在着很大的关系,其原因便在于我国的金融机构、企业对信息的披露不健全,对内部消息故意进行隐瞒,而使得虚拟资本产品价格走势和实体企业运行情况有很大偏差。
2.虚拟资本市场的过度繁荣必然催生价格泡沫风险
首先,虚拟资本是催生价格泡沫的根源。当虚拟资本脱离自己的价值体系单独运转在自己的价格体系的轨道上时,自然会引发其价格远远脱离实际价值的价格泡沫,虚拟资本追求高价格的内在动力导致各种形式如股票、债券、汇票、期票、股权、期权等等出现价格飞涨,造成虚假的经济繁荣。价格泡沫出现的原因就在于其自身运转的规律性和虚拟性的价格体系。
虚拟资本运转的规律性就是远离实体资本、远离实体经济,而且远离得越多,其创造的虚拟性价值就越高,就越具催生价格泡沫的可能。其次,虚拟资本运转的虚拟性就在于其预期价格和预期利息的虚拟性。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银行家保险箱内的这些证券……它们所代表的资本的货币价值也完全是虚拟的。”这样的虚拟性有其自身运行的内在规律,就是虚拟资本市场上的各种有价证券形式,无论是股票还是债券、无论是汇票还是期票、无论是期货还是期权,其预期收益与其市场交易的价格呈正比例关系,与市场上社会平均利息率成反比例关系。
虚拟资本市场上交易的价格与其实体资本的价值无关,是投资者、投机者、持有人、背书人等在虚拟资本市场哄抬和操作的高价,这就是虚拟资本酝酿的资本价格泡沫。再次,虚拟资本价格快速上涨必然造成虚拟资本交易量的增加,这样的增量和扩量就会影响两个领域,一个是实体生产和交易环节;另一个则是虚拟资本生产和交易环节。但无论是哪一个领域的扩张,都潜隐着泡沫经济的风险。还有就是当投机者认为某种虚拟资本形式能够产生足够的价格预期、能够产生预期的价格上升,就会吸引社会上大量的闲散资本的注入,推动某一行业或这个行业代表的虚拟资本价格上涨。
当大量资金撤出外逃,就会引发各种虚拟资本价格严重暴跌,造成严重的资本市场动荡。当今世界经济出现金融化的趋势,以金融为代表的虚拟经济快速发展,在经济中,金融所占比重越来越高,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越来越大,增速超过GDP的增速。中国也不例外,年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5.19万亿元,金融资产和GDP的比例达到50%,要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带来的风险,持续引导资本市场价值和实体经济规模相适应。
.矛盾和泡沫的积累必然导致金融危机
首先,虚拟资本的快速扩张是引发金融危机的基础原因。“从生息资本的角度,资本关系取得了最表面、最富有拜物教性质的形式”,展示了“生产关系最高度的颠倒和物化”;同时,“资本的神秘化取得了及其明显的形式”,这就是虚拟资本的虚拟性形式。
但在事实上,虚拟资本价格带来的虚拟性的价值、虚拟性的财富、虚拟性的产出,一旦进入实体资本和实体经济,就必须有实体资本和实体经济相适应,二者不匹配就会出现矛盾,就会产生潜隐的风险,先是破坏实体资本的运转,然后就是金融危机。
正如马克思所言:“几乎每一次商业危机,都和游资与固定起来的资本之间的正常比例关系遭到破坏有关”,这是马克思阐释虚拟资本诱发金融危机的经典言论。其次,虚拟资本脱离实体资本是金融危机发生的核心原因。需要指出的是,虚拟资本的运行必然脱离实体资本的基础,而且距离实体资本越远越具有虚拟性,也越能推动自身的发展,但虚拟资本的过度扩张必然导致金融泡沫,最终诱发金融危机。
所有金融危机都有一个共同的爆发点,就是虚拟资本膨胀过快,远远超过实体资本;虚拟经济严重膨胀,比重远远超过实体经济,这就是虚拟资本偏离实体资本、虚拟经济偏离实体经济轨道产生的严重后果,而金融危机的爆发其实就是对这种偏离的崩溃性校正。因为所有的虚拟资本都有自己独立的价格机制和运转规律,由此构建的虚拟经济体系也以自己强大的体量压制实体经济。但所有的虚拟经济最终必须打造在实体经济的平台之上,任何严重的偏离和脱离都会引发严重的金融危机。在中国虚拟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要及时给扰乱资本市场的资本打开“红灯”。
经济快速发展时期,需要规范化的资本市场在资金筹集上给予更多支持,尤其在现代社会经济中,资本虚拟化,经济金融化趋势比较明显,规范的资本市场对经济有很大促进,混乱的资本市场对经济的破坏也是巨大的。比如我国债券市场,年,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7.75万亿元,债券市场总托管量达到.2万亿元,债券市场交易结算量共计.11万亿元,大量债券的发行为我国各级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了大量可用资金,促进了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债券违约率和违约总规模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违约率从年的0.25%上升到年的1.15%,尤其是大型企业债券无法兑付,给市场敲响了警钟。
规避风险是虚拟资本及其衍生品设计的目的之一,但是在实际中虚拟资本产品并没有真正地将风险规避,而在金融市场上这种风险却不断暴露。以年金融危机为例,随着美国金融市场上短期利率的提高,购房者的还贷压力明显提高,同时,房地产市场持续降温,价格下行,购房者出售住房变现,或者通过抵押住房筹集资金变得越发困难。
以住房贷款为标的的次级贷款证券价格急剧下行,成为垃圾债券,引发了次贷危机。次贷危机的爆发,原因就在于对虚拟资本控制力不够,虚拟资本产品过度创新,外加上虚拟资本产品在设计和结构上缺乏严格的监管,同时也缺乏相应的制度对其进行较为严格的管控,使得风险逐步加大,最终危机爆发,在这一方面,我们要引以为戒,避免类似风险在中国发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anmaomaos.com/tzyhfz/544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