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落地中信集团成为中国华融第一大股东
对于中国华融来说,最困难的时刻可能已经过去。
年3月21日,中国华融发布业绩预告称,预计集团年度的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3.7亿元,业绩增加主要是因不良债权资产等业务贡献了稳定的收入,同时主动调整经营策略加大资产盘活和现金回收力度。
年,集团不良债权资产收入、利息收入保持较大收入贡献,不良债权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其他金融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变动较上年增长。
在经历了年的千亿亏损之后,中国华融涅槃重生。
本文纲要一、中信拿下全国AMC牌照
二、华融瘦身之旅
三、华融回归不良资产主业
一、中信拿下全国AMC牌照3月29日,中国华融再次公告:
为优化国有金融资本布局,公司股东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拟将其持有的公司24.07亿股内资股(占公司已发行总股份的3%)向中信集团增资。此次权益变动后,财政部将持有公司的股比为24.76%;中信集团将持有公司的股比为26.46%,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此次中信入股华融,可以追溯到年11月17日。
中国华融第十三次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内资股及H股的议案》。
按照发行方案,中国华融拟发行内资股.16亿股,发行H股19.61亿股,发行总规模.77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亿元人民币。内资股发行对象为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中保融信私募基金有限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
其中,中信集团认购不超过.24亿股、中保融信基金认购不超过.10亿股、中国信达认购不超过39.22亿股、工银投资认购不超过19.61亿股。H股发行对象为公司原有股东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认购不超过19.61亿股。本次发行引入的战略投资者中信集团、中保融信基金持股比例均不超过30%,不涉及公司控制权变化,中国信达、工银投资为财务性投资。
中信集团借此机会,顺利拿下一张全国性AMC牌照。
此前,中信集团已经有银行(中信银行)、证券(中信证券等)、信托(中信信托)、保险(中信保诚人寿)、基金(中信保诚基金)等等不同牌照,此次再次拿下全国性AMC牌照,是中信全牌照布局的重要一步。
(数据来源:启信宝制表:金融监管研究院数据仅供参考)
在年3月17日,央行发布公告,宣布批准了批准了中国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筹)和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金融控股公司设立许可。
中信成为首批央行批准的金融控股公司,命运多舛的中国华融,也基本完成救赎。
二、华融瘦身之旅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华融的瘦身之旅。
自公布年千亿亏损之后,年4月1日中国华融开始停牌,历时九个月中国华融终于复牌。
自赖小民案发以来,华融的风险处置一直牵动资本市场的神经。巅峰时期的华融,几乎拿下金融机构所有牌照,总资产达到1.8万亿。
正是由于华融庞大的资产规模,以及在金融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对于华融的风险处置才显得非常谨慎。
对于华融的处置,主要思路就是:回归不良资产处理主业,逐步剥离其他业务,而且华融的资产处置脚步越来越快。
年11月11日,银保监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anmaomaos.com/tzyhyw/544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