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汇票和各种银行票据虚拟资本的第二形态

引言

各种商业汇票和各种银行票据是虚拟资本存在的第二形态,这种形式的虚拟资本更多是需要社会信用的普遍存在为基础。需要指出的是,各种形式的商业票据更多承担的是流通领域的支付职能,起着代替货币的市场存在意义。各种银行票据就是在商业票据流通的基础之上,由银行发行的各种银行信用票据实现和硬通货黄金的兑换,在市场经济体系中起到流通手段的作用。

1.商业票据

随着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广泛发展,广泛的商业信用的建立,使得商业信用生发出极为广泛的意义,衍生出一种以商业信用为基础的虚拟资本形式,即商业票据。那么,商业票据为什么会成为虚拟资本的形态之一呢?马克思认为,商业票据是商业资本家在商品流通中演化出来的让渡商品所有权的票据形式,它“不代表任何现实的营业,或只代表这样一种营业,它之所以被经营,不过是要凭它开出汇票”,这种形式就是商业信用基础上的商业债权债务关系,同时也是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提供的预付和支付票据。

商业票据是一种具备货币支付和预付形式的货币替代支付和预付形式,是一种高级别的商业信用基础上的商业买卖关系,其实就是产业和商业资本家之间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商业票据有自己确定的支付日,在支付日之前,商业票据本身会作为支付手段来流通;支付日之后,商业票据关系——即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关系因为支付而完全平衡、甚至是完全消失。这里的商业票据是“绝对地作为货币来执行职能的”虚拟资本的形式。

故商业票据无需转化为货币来执行货币的相应职能,因为其职能与货币近乎完全等同。作为虚拟资本形态的商业票据,它在资本主义的经济系统中起什么作用呢?第一,以信用凭证的方式促进了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之间的业务往来。商业票据是建立在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之间的商业信用凭证,是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资本家为了实现更为广阔、更为自由、更为高效的市场运作建立的预付和支付形式。

当然,这种预付和支付形式其实就是虚拟资本存在的形式,是以一种特殊的信用为基础的资本形式。这种信用资本形式,必须以社会信用得到普遍发展的前提条件下才能存在,并成为商业社会运行的结果。第二,起到“商业货币”的作用。商业票据作为纯粹信用级别的虚拟资本形式,它运作的范围、时效、支付、预付等,展示出其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商业货币”形式。第三,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票据的出现是以商业信用扩展到产业资本领域后必然出现的一种虚拟资本形式,它的出现扩大了商业发展领域,使原本不能实现的商业交易成为现实,但同时风险性也大大增加,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在那个时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不是以真实贸易为背景的票据签发出来,这一手段不知道被资本家用过多少次,但终归都是虚拟资本形式。

2.汇票

马克思认为,汇票包括商业汇票和银行汇票,是虚拟资本存在的一种形式,就是在广泛的、深入社会基础的、普遍的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基础上建立的虚拟资本手段。那么,汇票为什么会成为虚拟资本的形态之一呢?马克思认为,汇票的贴现对产业资本家来说,就是为了实现汇票所指向的实体资本,就是实现虚拟资本指向的“资本的货币形式”。其实,汇票的真正意义就是把“他手中的货币资本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就是转化为产业资本、投资资本,以实现这些资本背后的剩余价值,这是所有实业资本家所期待的汇票的真正价值。

作为虚拟资本形态的汇票,它在资本主义的经济系统中起什么作用呢?第一,制造虚拟资本。汇票是必须以银行贴现为基础的资本运作形式,如果贴现不能实现,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债务凭证关系的相互转移,只能作为一种延期支付的凭证,就不具有虚拟资本的蕴含。汇票在持有人之间转来转去,买来买去,不断地签发,不断地承兑,不断地贴现,它“不代表任何现实的营业,或只代表这样一种营业,它之所以被经营,不过是要凭它开出汇票”,这就是汇票存在的最大意义。马克思在援引《曼彻斯特卫报》中的记载时,明确地指出了汇票这种流通方式“通过单纯流通手段的制造,就制造出虚拟资本。”第二,创造出比其自身价值更大更多的价值。汇票的贴现意义就在于使得汇票持有人可以不断地进行交换和交易,这种债务凭证在市场中流转,可以占有比它价值本身更多的价值,即真实的资本。需要指出的是,汇票在转移、流通、转让、贴现过程中,会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多的大量空头汇票,就是通常称之的融通汇票。

第三,拓展银行的业务。银行汇票是银行凭借银行信用发行的虚拟资本。银行汇票就是银行为了广泛融资,把自己作为间接融资的中介、平台和手段,借助银行自己的信用发行的信用凭证。银行汇票的收益来自融资后的借贷利息差。银行汇票就是货币持有者将自己货币交付银行后,银行提供给货币持有人的信用凭证;银行在获得广泛的社会融资后,将获得的融资资本转化为社会信贷,社会资本成为信贷资本;信贷资本作为信用社会中的重要形式,帮助借贷资本家获得资本资助,使得虚拟资本形式转化为实体资本形式。

需要指出的是,银行汇票的运作模式、运作机制、周转周期、兑现形式等等,相比较商业汇票有很多市场优势。银行汇票流通性好,保险性强,贴现高效,是一种高级别的信用形式,也是银行借助自己强大的银行信用产生的重要虚拟资本形式。第四,为占有他人的资本提供方便。马克思为此做出了极为尖刻的讽刺和批判:作为“信用骑士”的资本家采取“用一种骗人的营业来掩盖另一种骗人的营业”手段,占有更多剩余价值。银行将自己的汇票进行贴现,不是为了扩大经营,甚至不是为了占有更多的利润,“而是为了占有别人的资本。”

.银行券

作为虚拟资本形式的银行券,就是银行借助自己的信用体系发行的、可以替代货币职能的信用凭证。那么,银行券为什么会成为虚拟资本的形态之一呢?第一,银行券是虚拟的。马克思认为,从银行券运行的基本机制而言,“任何一个银行都不能使它的银行券的发行额超过它的顾客的需要”。

所以,银行券无论是“在存款人相互间提供的贷款由他们的存款支票互相平衡和互相抵消”,或者“只是作为账面项目起作用”,或者是在银行家“各账户之间进行结算”、“存入不同的银行”、“互相交换支票”,“情况都完全是一样的”,其“最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第二,银行券的真正的目的是创造虚拟资本。年,英国银行法暂停执行,英格兰银行“可以不顾自己手中到底有多少准备金,随意地发行银行券”,其真正的目的就在于“可以创造任何数量纸票形式的虚拟货币资本”,“创造更多货币的货币”。作为虚拟资本形态的银行券,它在资本主义的经济系统中起什么作用呢?

第一,弥补金融货币时代硬通货的不足。早期的银行券其实就是硬通货黄金白银的替代物,替代金属货币进行货币流通业务,并凭借和金属货币兑换的比率保持自身的价值。相比较一般的商业汇票,银行券完全没有商业汇票自身存在的时效、范围、种类、支付、贴现等方面的限制,和黄金挂钩,自由兑换,自由交易,这是弥补金融货币时代硬通货诸多缺陷的模式,是金属货币时代再加上商业汇票缺陷的自然产物。第二,促进了虚拟经济的发展。

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银行家们所持有的证券,即使是有着固定收益的国家债券,或者是靠所有权凭证而获得利息的股票,其资本代表的货币价值,也是虚拟的。而且,它们“取得同一收益的要求权”都“会表现在不断变动的虚拟货币资本上。”银行券是商业票据和银行票据的升级版,是二者共同性缺陷克服后新的虚拟资本形式。银行券的出现,使得市场经济体系运行的虚拟经济如虎添翼,实现了更为广泛、更为深刻、更有影响力的发展。第三,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银行券这种信用凭证,相比较货币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更能适应市场经济运作的需要,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纸币时代,尤其是中央银行的出现,银行券兑换黄金等硬金属货币的自由度更高,再加上国家信用担保,使得银行券得到大幅度、大范围的扩张。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anmaomaos.com/tzyhls/5449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