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巨头亿下注大健康,业内人士直
///浩悦价值观
使命|以资本助力,成就卓越的医疗健康企业
愿景|成为专注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最优秀的投资银行
///使命与愿景
浩悦资本创立于年1月,致力于成为嫁接中国医疗事业与资本的桥梁。浩悦资本的研究领域和交易范围覆盖生物医药、创新医疗器械、IVD与精准医疗、医疗服务和智慧医疗等多个细分领域。浩悦资本的团队由深耕中国医疗健康领域多年的资深投资银行家组成,长期密切追踪医疗健康投资市场动态和投资趋势,每周发布医疗健康投资周报和专题研究报告,以浩悦观点解读新政策和新前沿。
///浩悦简介
作者|凌馨、赵天宇、实习生、李丽萍
编辑|王小
来源|《财经》
分享原文:
“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钱?尤其园区,上面好像飘着无穷多的钱。”一位在医药工业园区创业多年的人士直呼“疯狂”。
以最保守的数值计算,年前三季度,医疗企业在一级市场的融资总额已近亿元。
就在上半年,这位医药企业创始人启动了公司新一轮融资,彼时还曾一度遇阻,两家投资机构举棋不定。他也曾想过,是否要在主动找上门的财务顾问(FA)中选定一家,帮助公司完成融资。
而在5月的时候,形势迅速逆转,到7月他接收到了4家有意领投的机构的橄榄枝,选哪一家是好?
反转,超出所有人预料
对投融资市场的冷暖,感知最深的是连接融资企业和投资机构的FA们。
刚听到武汉“封城”,北京浩悦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下称“浩悦资本”)创始合伙人丁亚猛和同事们,立即向超过位知名投资机构从业人员发起线上调查,得知39.38%受访者所在的投资机构,将放缓投资节奏;60.08%的机构,下调被投企业业绩预期;此外,23.94%受访者表示,将加速退出已投项目,同时有31.69%称,将对接FA做更好的退出规划。
然而,投资人的担忧在短短三个月间就被推翻了,市场的发展远远超过了投资机构的预期。据粗略估算,浩悦资本在年前三季度的交易额较去年同期增长了一倍,预计今年项目完成数量将突破40单。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易凯资本有限公司(下称“易凯”)身上。易凯董事总经理、医药组负责人张骁向《财经》记者透露,该机构今年完成的医疗领域投融资交易近30单,而去年同期的交易量约为15单-17单。
“一开始大家都觉得今年是这个行业的低谷,现在却迎来了高峰期。但还没到顶点。”丁亚猛说。
丁亚猛和同事们也有“幸福的烦恼”,“同一家公司,多家著名基金同时给TS(投资意向书),都是老大亲自带队来谈,说一定要投进去”。
为了抢到领投,甚至跟投的机会,交易进程变得越来越快,医疗行业的融资速度逐渐TMT(数字新媒体产业)化。
杭州键嘉机器人有限公司,以智能骨科手术机器人见长,4月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仅仅五个月后,超亿元B轮融资于9月落定。投资者为高瓴创投、复星医药及老股东BV百度风投。
按照往常节奏,投资基金从启动一个项目到完成投资,不单要了解企业和市场,还要通过第三方机构或自行展开尽职调查,要求公司管理层答疑,之后才进入交易结构设计和具体的条款谈判。常规需要3个-6个月。
“现在我们几个项目,都是疫情之后才启动的,两个月就完成了,甚至还有一个月敲定的。”丁亚猛说,“最近我们一直在催促基金,这一波行情比预料的要热,如果脚步不够快,将会错过一些优质的项目。”
就在10月中旬接受《财经》记者采访前一刻,一位正在进行B轮融资的企业负责人刚刚与FA结束会面,“我跟FA说,你给我少找几家投资人,我现在额度都分不过来。”
这未必是“话术”,医疗行业确实已经成为投资机构眼中的“掘金地”。
在9月1日召开的香港交易所生物科技峰会上,高瓴资本集团(下称“高瓴”)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公开表示,“我们是坚定地重仓大健康、大医疗。”《财经》获得的最新数据显示,在全球大健康产业,高瓴已投资近家企业,总投资金额超过亿元。
和投资个案数同步增长的,是速度。疫情期间,高瓴推出聚焦早期投资的高瓴创投。半年来,仅在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投资的企业数量比去年同期上升了近3倍。
疫情下,医疗大健康行业的价值更加突出。“高瓴将持续不断增加投入。”高瓴联席首席投资官、合伙人易诺青向《财经》记者表示。
业界公认,高瓴投资的都是医疗各细分领域的优秀企业,且一旦筛选出行业龙头,后续的速度会很快,一到两个月就会完成投资。
“大家对高瓴又爱又恨。很喜欢跟着高瓴一起投,也很希望高瓴投我们的项目,但是又怕与高瓴拼速度。”一家专注医疗领域的投资机构人士说。
上海药明奥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药明奥测”)同样在进行B轮融资,CEO刘釜均透露,启动两个月来已有眉目。之所以能够引起投资界的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anmaomaos.com/tzyhls/539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