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名家在线讲堂回顾投资银行职业发展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不同行业、明确职业规划,管理学院本硕博教育中心精心策划了“管理名家在线讲堂”系列主题分享,通过云课堂的形式邀请企业嘉宾为同学们带来满满干货。相信很多同学都对投行这一职业充满好奇,渴望能够与一线投行业内人士对话,揭开投行的神秘面纱。管院校友中心、UPEC第二课堂邀请到了李鹏校友,以线上云见面的方式为同学们带来了生动的投行课堂。李鹏校友是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本科和硕士校友,现任瑞士银行全球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他经历中金、瑞士信贷、德意志银行等投行,拥有多年境内外资本市场履历。
李鹏校友首先介绍了他从复旦学子到投资银行家的个人经历,包括如何选择投行的职业发展道路,到几次工作转变的选择。他年本科毕业后,选择本系直研,年毕业求职。当时上海乃至全国内地学校对投行是比较陌生的,他个人求学时的实习和实践大部分在管理咨询领域,最初的求职方向也是成为一名咨询顾问,但后面拿到了中金的工作邀请,且相比外资行中金给予硕士研究生Associate的职位,他综合考虑后决定迎接挑战,放弃了几家咨询公司的Offer,决定加入中金北京的投行总部。过去15年,李校友历经四家中外投行,一直服务境内外资本市场。迄今为止,他经手完成了近亿美金的股权融资和超过亿美金的并购项目。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体会投行差异特色,李校友对他经历的四家投行和心理路程进行了详细介绍。他首先在中金投行部工作五年多,中金是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投行,其成立历史非常传奇。受到历任领导特别是朱总的风格影响,中金非常重视研究及数据,过去很长时间紧紧围绕传统投行部的卖方业务。李校友加入中金的05/06年正逢中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开启了长达三年的牛市。中金也从创立初期聚焦中国企业海外上市,逐步把工作重心转向国内A股市场,成为境内外齐头并进的投行。8年底全球金融危机开始,美国前五大投行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其中第四和第五大行破产重组,第三大行被收购。但中国政府提出“四万亿”政策,国内经济快速反弹。中金在中国经济的宏观背景下,一直承担着独特的投行服务角色。李校友在中金经历了很多国企重组改制和资本运作项目、服务的客户包括人寿、太保、上海电气、新华、农业银行等等。李校友这时开始思考是否可以走出舒适区,在国际投行增长见识和锻炼能力。他决定加入瑞士信贷在香港的亚太区金融机构FIG团队。自年起,国内金融行业加快开放,证券业持续创新,中信证券在港股挂牌成为第一家两地挂牌的券商,数家中国最大的券商通过收购拓展了国际化业务,并服务于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高净值群体海外资产配置的需求。李校友在瑞信的两年集中服务金融领域,完成了多宗证券、保险、银行等行业在海外的交易。年,李校友应邀加入德意志银行的中国投资银行部门,他所服务的客户和行业领域进而从金融拓展到石油石化、零售、TMT等行业。相比瑞信,德意志银行有庞大全球商业银行部门,所以在企业客户服务方面有更多协同效应,帮助他跳出传统投行业务的范畴看到更多产品。德银在08年金融危机之后过度的并购和扩张,重资产模式最终拖累了自身业务,自年开始经历了持续的亏损,之后开始重视收缩战略,也影响了亚洲的投行业务。年,李校友选择离开德银加入瑞士银行。瑞银有全球首位的私人银行,投行专注于顾问服务,同时也有首家外资控股的境内证券公司瑞银证券,境内外综合优势明显。随着中国新经济的崛起,过去五年BAT等互联网巨头强势发展,李校友目前服务的客户更多专注于新兴经济领域。瑞银证券在境内与海外高度整合,A股近年最受追捧的是科创板和创业板,比主板更加市场化,吸引更多优秀的创新公司选择在A股上市,激发我国经济活力。李校友是based在香港的上海投行办公室联席主管,也可以同时兼顾A股的业务。瑞银有承诺未来会加大对境内A股的投入。
李鹏校友接下来讲解了他体会的投行工作价值所在,可概括为资本创新与价值创造。他通过介绍曾经经历的代表性项目对这些价值进行了解读。例如,李校友加入中金的第一个项目是中国人寿回归A股。中国人寿是中国最大的保险公司,当时的市值已全球排名第四。该项目是当时A股资本市场的一个创新,挑战和难度很大。包括A股没有保险公司先例、没有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的规则体例要求、需要将内含价值/一年新业务价值这种特殊的估值方法引入国内并让监管和投资者接受、需同步协调中国人寿在境外上市地交易所的信息披露、中国人寿IPO同时正进行百亿规模的广发银行收购等等。李校友当时具体负责招股书和中介协调,投行迅速安排客户与财政部和证监会开会讨论信息披露的规则,并通过大量的投资者教育使各方接受了新的估值方法。该项目从启动到上市项目历时五个月,时间表紧凑,任务非常重。最终,帮助客户在年底前挂牌A股,融资规模达亿人民币,也开启了一段A股市场大项目融资的先河。媒体称公司为“王者回归”。李校友体会到了高强度的投行职业生活,但也在人民大会堂庆功和在上海交易所敲钟那一刻感受到巨大的成就感,坚定了投身投行事业的决心。之后李鹏校友简单回顾了包括东航吸收合并上航同时境内外定向增发、全球最大的农业银行A+H上市,海通证券H股上市/收购恒信租赁/恒信租赁分拆上市、美团点评港股上市等项目,进一步诠释了投行业务的价值所在。
李校友介绍了同学们较为关心的投行部门和职位。在IBD,同学们所熟悉的前台业务主要包括Countryteam承揽项目和客户关系,Sectorteam负责研究指导最新行业动态并提供估值信息,而产品组如ECM/DCM/MA负责市场和具体项目执行。在Research,有包括宏观经济学家、股票策略、Industry、Dataanalysis等不同的职位。他特别提到近年来投行利用大数据开发新的研究部门和视角。比如在瑞银就有一个EvidenceLab部门,用全新的数据方法为客户提供信息和见解。比如调用卫星数据观察和统计中东区域各油田开工的频率和时长,从而推断判断产能变化和油价预测;又比如拆解一辆特斯拉汽车,通过零件来判断全球哪些零配件和动力电池产业会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这样生动有趣的讲解使同学们更加清晰了解投行的不同部门及具体职能。
李校友简单介绍了中外投行开展中国业务的一些差异。中资券商具备牌照资源、与监管机构的关系较为密切,能够掌握窗口指导,能够运用境内网络优势、资本助力来开展业务。那么外资投行则具备熟悉国际规则的优势、对客户更长期的服务,但同时外资投行沟通成本高,更多通过中介形式引入投资。李鹏校友的讲解使得同学们在就业选择时对投行有更清楚的认知。
李校友简单介绍了投行对于人才的要求。要求主要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部分。硬实力特指投行业务所需的专业知识,包括对财务会计、金融产品、证券业法律法规以及行业知识的了解。软实力包括诚实、勤奋的品质,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保持好奇心和快速学习的能力、抗压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以及需要具备风险和合规意识。李鹏校友也强调除以上性格特质以外,从事投行也需要一定的斗争精神,这也是投行在招聘时希望看到的。
那么新人进入投行主要参与哪些工作呢?李校友简单举了一个IPO的例子,从工作流程上,首先是设计方案和赢得项目,之后是项目启动、尽调准备,继而进入监管审批、市场预热,然后是路演、定价和发行,最后是后市稳定,即减少股票上市后的波动。对于刚入职的新人需要做pitchbook、尽职调查、和各个中介机构沟通协调工作、模型和估值、准备监管机构申请材料和回复问题、安排路演、为客户管理层做翻译、制作路演材料等。投行前两年的工作会非常忙碌但个人能力也会有很大提高。
在讲座最后,李鹏校友简单介绍了投行面临的挑战,例如疫情长期影响投行的工作方式;金融监管部门的压力、资本成本对回报的压力、数字化的挑战;未来会面对Fintech、区块链等外部领域的颠覆性挑战;还有优秀人才的流失;反全球化和地缘政治对投行跨境业务的影响等等。
进入到问答环节,李鹏校友挑选了一些问题来进行详细的解答,比如大家最为关心的瑞幸咖啡事件、投行人员的工作时长问题,日常的工作任务是会比较重,但目前很多投行例如瑞银都选择出台相应政策尽可能保证员工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勉励希望进入投行工作的同学们,尽早学习相关知识,为职业发展打牢基础。UPEC老师也对今天的云课堂做了总结,投行必须面对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也就需要从业者去不断的学习,来推动金融业的发展和进步。
MF董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duanmaomaos.com/tzyhls/538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