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银行第26集MBA学霸
年的元旦是星期六,前一天正好是周五,似乎早有定数,让夜晚的娱乐活动可以更加尽兴,临近午夜,人们或在家团圆,盯着电视上的报时等待跨年,或在有倒计时活动的广场相聚,与相识不相识的人一起,迎接世纪的新篇章。千禧年首日的凌晨1刻,全世界近乎疯狂地庆祝这一刻的到来,北京钟楼的“古钟之王”首次为新年而鸣,纽约时报广场举行千年庆典,悉尼港上空升起烟花。也是在前一年,无数对情侣都纷纷赶在新世纪前结婚,为的是生一个“千禧宝宝”,明生当中王源和易烊千玺就是出生,13年后打造了TFBOYS组合。能够在分行大部门庆祝千禧重要时刻,是很幸运,也很值得回味的事情,人还是群居动物,虽然同事间、科室间存在一定的竞争,但更多时候是相互鼓励和扶持,这就是大机构的好处,更宝贵的是,你能够遇到许多比你更优秀的人,而且比你还更努力的工作。
记得在多个场合,四科国际业务专家给我介绍了她的几位原国际业务部门同事,虽然她经常说与其他几位专家相比还略有不足,我当时觉得她是谦虚了,只是事后才发现或许所言不虚,其中一位男科长日后成为了我的顶头上司,另一位女副科长后来辞职去了一家股份银行,据闻官至分行副行长,算高层干部。两位专家不仅业务精湛,且都是学霸级人物。前者我以后会重点介绍,后一位因为我跟她相处不多,只知道她创造了一个历史,是本市年MBA考试的状元。当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生有32万,只录取7万,报录比是历年最低的一届,我们所在城市的MBA考生也有好几千,她能够摘得桂冠,可见实力之强悍。不过因为在职中院校中没有北大、清华,所以记得她当时报考的是武汉大学。
MBA是工商管理硕士的简称,全称为工商管理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英文名:MasterofBusinessAdministration)。旨在培养未来能够胜任工商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高层管理工作需要的务实型、复合型和应用型高层次管理人才。MBA起初诞生于美国,经过百年的探索和努力,它培养了为数众多的优秀工商管理人才,创造了美国经济发展的神话和奇迹。获得MBA学位的人曾被誉为"天之骄子"和“管理人才”,成为企业界乃至社会敬重和羡慕的特殊人物,甚至在公众心目中被视为“商界英雄”。美国最大的家公司的总经理、董事长等高层主管,绝大多数都是MBA。这一惊人的事实,是对MBA教育的成功业绩的最好说明。MBA意味着超群的能力、胆识、品德;代表着财富、地位、权力、荣誉;预示着希望、成功和辉煌。
年,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开设为期两年的MBA课程,成为亚洲区第一所提供工商管理硕士(MBA)课程的商学院。中国的MBA教育起步很晚,是改革开放的产物。80年代开始学习和引进美国的MBA教育,在年,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的院长、教授与教育部、学位办的领导在清华大学开了为期两天的会,讨论在我国开展MBA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相关政策。年,国务院学位办正式批准设立MBA学位并试办MBA教育,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9所国内高校开展MBA教育试点工作,此后,中国内地陆续批准了更多的院校为MBA教育培养单位。年10月,全国MBA教学指导委员会正式成立。年,在国家经贸委的支持下,中国开始了面向国有大中型企业管理人员的在职MBA学位招生,并实施了MBA入学全国联考。年,取消了在职人员攻读MBA入学考试(十月联考),纳入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考试时间一般为每年12月末,考试科目为(管理类联考和考研英语2)。年,取消了EMBA自主招生,纳入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同年,明确规定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MBA均可获得学历证和学位证,这就是我们中国特色的双证,在国外是没有学历证的。
从年到年,全国MBA报考人数在这10年期间逐年呈快速上升趋势,尤其在年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全国统考后,MBA报考人数呈跳跃式增长。10年报考人数增幅达到.6%。目前全国共所高校开设MBA项目,以一二线城市居多。北京、上海、江苏位居前三,MBA计划招生人数分别为人、人、人。广东、湖北、陕西三地区均超过人,四川地区接近人。年全国MBA高校计划招生总数为人,后期可能会有小幅调整,调整后招生名额约5万人。按照22%的平均录取率,届MBA报考人数将突破20万人,预计达到23万人。随着报考人数的增加,报录比也是越来越低,的录取率为40%,到了年仅27%,个别名校仅有15%左右。
MBA的学费也是水涨船高,目前普遍院校基本都过10万,比如联考MBA,国内超级名校:大概为30~60万。北大全日制近20万,非全日制近40万。长江商学院学费全日制40.9万,非全日制54.8万;复旦大学学费全日制29.98万,非全日制33.98万。国内知名学校:大概为10~30万,同济大学学费全日制20.8万,非全日制30.8万;南京大学学费全日制18.5万,非全日制22.5万。国内重点学校:大概为3~8万,西南财经学费全日制5.8万,非全日制8万;南京财经学费全日制8.8万,非全日制8.8万。免联考MBA:普通免联考MBA院校:大概6~20万;国际名校免联考MBA院校:大概20~40万。对比之下,感觉广东的学校性价比比较高,中山大学年全日国际MBA班只需要7万元。名校的学费虽然会更贵,但是所带来的价值也会更高,无论从师资教育还是接触到的人脉来说,都会高于普通院校,如果预算不是很紧张或者想要有更高的提升,建议还是尽量选择名校,除了学费贵之外,基本没有其他缺点。EMBA入学难度更低一些,但学费就更贵,溢价会近一倍,比如北大EMBA学费近80万,而带有国际背景的EMBA项目学费更是近万,我有幸旁听过一堂课,发现同学中大多数是明星和大老板。
国内MBA中,含金量高的还有一些国内外名校联合办班的项目,比如复旦的MIT麻省理工全日制项目,据闻真正能申请到MIT双学位资格的凤毛麟角,到年才有个叫陈剑的同学成功申请到双学位,号称历史第一人,在诸多要求当中,光一个GMAT+就干掉绝大部分人了。另外还需要缴交6万美金的学费,BOSTON一年的生活费等等,成本也是很高的。复旦MBA项目,中国籍学生还可转上海户口及档案,修满规定学分完成硕士论文并通过答辩,可获得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证书以及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学习证明书(不是麻省学位证书)。后来不仅复旦,清华和中大也与MIT开展合作拿到MIT的管理学硕士学位,但实践证明获双学位难度太大。既便如此,众多学子还是愿意“飞蛾扑火”。还有清华与港中大的FMBA项目,培养方式为非全日制,级学费43.8万元,这也是性价比不错的项目,毕业可获得香港中文大学的MBA学位证书,我认识好几个大厂的领导都毕业于这个项目。如果大湾区工作的同学不怕累,可直接报考香港那边的院校,学费说不定还便宜一些,我有一名同事就是直接报考香港科技大学的MBA,入学难度其实不有国内名校高。
在MBA教育市场中,中欧和长江是两个比较特殊的存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是一所由中国政府与欧洲联盟年11月8日联合创立的世界顶级商学院。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文正式认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颁发的MBA学位。年《金融时报》全球排名第7位,亚洲第一,连续17年在《金融时报》MBA全球排名中跻身前25强(-),是国内率先获得国际商学院联合会(AACSB)和欧洲质量发展认证体系(EQUIS)双认证的商学院。是中国大陆MBA及EMBA课程的开创者。坐落于上海的主校区位于浦东金桥,占地总面积约亩,建筑面积近84,平方米,由著名设计大师贝聿铭参与创办的贝·柯·弗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有机会一定要去见识一下。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与积累,学院拥有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的校友逾24,位,校友超过三分之二是公司总裁、董事长、CEO等企业最高管理层。中欧全日制MBA课程为期18个月,级学费为,元人民币。中欧有70多名全职教授,来自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师资占比高达60%。中欧教授连续五年(-)成为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榜单“商业、管理、会计”领域最大赢家,约占中国入选学者总数的三分之一。中欧教授在FT50(英国《金融时报》认定的50种经管类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数在中国内地商学院中排名第一。中欧报考条件的申请人可以参加标准化GMAT考试,MBA以往录取的申请人的GMAT得分一般在分以上,分数为-(80%区间)。
长江商学院创办于年11月21日,是由李嘉诚基金会捐资创办并获得中国政府正式批准,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为国际管理教育协会(AACSB)和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成员,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工商管理硕士授予单位”。MBA项目为全日制英文授课。超过45%的长江MBA学生有机会前往欧美商学院交换学习。截至年,长江拥有的40多位常驻教授学者,均来自于欧、美和亚洲的商学院。同时,长江商学院部分教授在国际上最前沿的学术杂志上担任主编或副主编等重要职务。长江商学院EMBA是长江商学院启动的第一个学位教育项目,自年11月至年12月,已招收近余位来自各行各业的海内外精英,其中我还认识好几位。与中欧及其他商学院比,长江的最大特点是名人多,学费也更贵(70万),比如赵本山、李亚鹏、李湘、陈鲁豫、袁鸣、任泉、佟大为、关悦夫妇、田朴珺、张一白、马云、王中军、王石、潘石屹、江南春、孙嘉(万科副总裁)、傅成玉(中石化董事长)、俞敏洪、郁亮、冯仑、牛根生、张兰、黄晓明、郑永刚、史玉柱、贾跃亭。长江EMBA在业内赫赫有名,重点审视的都是学生的企业背景。因此,重视资源的成功人士们曾经纷纷趋之若鹜。用比较现实的说法,长江自己是老板的人多,中欧金领给人打工、专业人士多,有钱人还是长江多,非富即贵。
中欧与长江在MBA市场中一直大家比较的对象。跟清华、北大不同,中欧与长江的特点区别很鲜明。中欧爱学术,长江爱“组团”,中欧商学院是标准美国思维商学院,在学术、师资力量上占据优势外,从校友名单中也可发现,专业背景的各类投资人、职业经理人等,更偏爱学术氛围强的中欧。长江靠企业家人脉起家,老板们觞觥交错,称兄道弟,抱团合作。“长江”式的商学院,则是先有“兄弟”、“商业”,再有“学院”。所以长江商学院的校友们“组团”创业、组团“救济”、互惠互利的例子不少。创业端,长江校友“组团”的现象很常见,VIPKID(青少儿英语国际教育品牌)的两位联合创始人都是米雯娟(长江MBA级)商学院校友,而贾跃亭则曾经从“好同学”那里拿到6亿美元的投资意向;年,蒙牛因“三聚氰胺事件”面临外资并购危险,牛根生在长江校友的聚餐上求助,多位长江同学少则0万元,多则2亿元的资金很快打到他的账户上,成为长江校友情的最佳案例。有趣的是,有些企业大佬看中两院的资源,不惜金把两个学校的EMBA都给上了,比如TCl的李东生、安踏的丁世忠、复星的郭广昌、美的方洪波、搜狗的王小川、完美世界池宇峰、伊利的潘刚、云锋基金的虞锋、正春的南存辉,庆幸的是,这些企业如今大都发展得不错,看来高端学习还是有用的。事实上,真要论学员背景,中欧并不弱于长江,今日资本的徐新、腾讯的曾李青、东方港湾的但斌、格力的董明珠、华为的胡厚崑、京东的刘强东、58同城姚劲波、国美的杜娟,这些可都是投资界、商业界的至尊级人物。
但如果要问谁是MBA的天花板,还是要属哈佛的MBA,不仅是它的名气,而是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哈佛商学院学生毕业后,不是他们找工作,而是工作找他们,年薪更是排在全美商学院之首,平均第一年薪水在8.5万美元以上,10年后平均收入可达50万美元,在中国,据不完全统计,中国MBA学生毕业后有6.6%的人年薪在万元以上,23.1%的人年薪50~万元,35.5%的人年薪在30~50万元。哈佛MBA4万多名校友,大部分是各国各大企业的总裁,比如在万科集团的总裁班子就有两位哈佛MBA人,一位是刘肖,集团副总裁兼北京万科总经理,另一位是前财务总监孙嘉,且是麦肯锡出身。届哈佛MBA有多名毕业生,其中就有12名中国人:他们中有的获得高薪工作,如陈剑锋任美国通用电气金融分析师,陈宇华就职美国科尼尔咨询公司香港分公司,谭海音就职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上海分公司,王烨就职波士顿咨询公司上海分公司。还有的继续深造博士,黄晶生获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学硕士、博士候选人;李雯青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土木工程系博士。但也有半数选择了回国创业,陈宇华是“华有网”的创办者、总裁,这是一个专做图书网上B2B交易的网站。宦一鸣回国创业,易通网创办者,总裁。邵亦波,之前介绍过,易趣网创办者。谭海音:回国创业,易趣网创办者之一,执行总裁。王海蓬:在北京创业,“蓬天公司”总裁,这是一家以应用软件开发为基础兼作企业咨询的高科技公司。但哈佛MBA也并不都是成功的,创业者中也有失败的,离我最近的当属其中一位哈佛MBA,他回国就职的公司,上市失败5年后给我们银行造成了数亿元的不良贷款损失。
在分行业务处室还有一个原国际业务部门过来的“大神”,而且还是南开大学的在职经济学博士,我来分行的时候他已经离职创业去了,听说他是天才级人物,自主开发了一套计算机系统,卖了万。我很感慨,这个国际业务部门真的是人才辈出、精英荟萃,其实在支行的时候我对这块业务垂涎已久。但当时的我也是万万也没想到,20年后会调到这个部门任职,帮着参与处理一个“大尾巴”。这件事也让我深刻理解后来一位同学给我讲的格言,“牛逼之人,必要傻逼之处”,意思是说,越是厉害的人物,都有可能存在很大的弱点,人是如此,企业、组织也是一样,过度自信,不懂谦卑,并不是什么好事。万物皆有因果,命运总会习惯性的上演、循环着同一个片段。所以呢,多学学MBA中的失败案例,也是我们弥补短板的一次重要机会。
PS:“三人行,必有我师”,很多时候,你能达到的,或者你愿意达到的高度,是会受你身边圈子的影响,你会想啊,即然他们可以做到,那说明你也可以做到,由此就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你未来的规划和抉择。关于MBA的故事后边还有很多,本集先抛个引子,具体我们这些平民如何备考、复习、择校,已经是两年后的事了。
银研智库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anmaomaos.com/tzyhjy/543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