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回归A股,能否重回当年巅峰格隆
格隆汇去冰五分糖来源
格隆汇新股数据支持
勾股大数据2月底,“蓝血”投行中金公司发布公告拟申请A股发行并登陆上交所,意味着曾经的“投行贵族”将成为第13家A+H上市的券商。当初,由于A股的繁杂流程与中金融资急切心态之间的矛盾,中金选择H股上市显得理所应当。如今,为了增加公司资本金,补充营运资金,支持公司境内外业务发展,中金需要二次上市回一波血。历经25年发展,这个昔日的投行神话经历了什么?此次回归A股又将如何改弦更张?1“金汤匙”里的隐忧中金公司前任董事长金立群在为《摩根财团》一书作序时,这样描述中金的诞生:J.P.摩根早年分出的一脉,即摩根士丹利正在和我国有关方面商谈,组建第一家中外合资的投资银行。这个想法得到了当时国务院领导的积极支持,于是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简称中金公司)诞生了。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摩根在中国大陆最有创意、最成功的业绩;中金公司成立之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独当一面,为我国各个行业里的大型国有企业的改制和上市提供承销服务。年,由中国建设银行和摩根士丹利牵头组建成立了中金公司,两家分别占股42.5%、35%。作为华尔街代表性金融机构的摩根士丹利,与中国官方合资诞生而来的中金,可以说自出生起就含着“金汤匙”,肩负着“为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战略重组和海外融资提供多种服务”的使命。年,中金公司作为中国电信香港的主承销商,负责其在香港联交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事宜,该笔IPO金额达到42亿美元,出道即巅峰。自此,中金公司不辱使命,成为中国银行业、石油业、通信业多家巨头在A股、港股上市的主承销。截至年,由中金公司主承销的中国石油、工商银行、中国移动均位居全球市值最大的十家企业榜单之列。中国企业也逐渐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年至年期间,有四年中金公司都承担了当年度全球最大的IPO业务,如年建行H股IPO、年工行A+H股IPO、年中石油A股IPO、年农行A+H股IPO,其中农行为有史以来全球最大IPO。年,中金公司作为主承销商,出色完成中国电信(现中国移动)香港IPO,融资42亿美元,拉开了中国大型国有企业整体改制上市的帷幕。可以说,在国有企业进入海外资本市场的浪潮中,大型国企的海外IPO项目中,都有中金的身影。官方背景的可靠性,海外投行的规范性,加上中金自身丰富的项目储备,让中金公司国内国外IPO都玩得转。可以说,-年是中金的高光时刻。但摩根士丹利的目的,不只是从中国发展红利中分一杯羹,而是希望中金公司能够成为自己进军中国市场的“马前卒”。年,朱云来就任中金公司总裁,摩根史丹利只得退后一步成为一名财务投资者,再无可能将中金变成自己的子公司,直至年将手中全部中金股份转让出去。相比当年投入的万美元,五年获利近27倍,摩根士丹利获利颇丰。与摩根士丹利的“内斗”告一段落,中金公司却并未进入更快的发展阶段,这要从大摩带给中金的基因说起。金立群曾描述当年尚未拆分成三家的J.P.摩根的基因:J.P.摩根这家贵族银行,向来不屑于和囊中羞涩的平民打交道,只是和高端客户来往。到了80年代末,这种经营理念似乎已经走到尽头。J.P.摩根日益受到被众多的金融利维坦吞没的威胁。历数中金公司参与过的项目,可以看出,中金采取的是“大单策略”,与摩根的“贵族基因”一脉相承,只和市场最头部的那些企业进行合作。年中小板开启,年创业板开启,但做惯了大单的中金完全没有享受到中小企业上市的红利,而稳妥的国有大企业IPO项目基本做完了,此消彼长之下,中金被同行远远抛在了身后。过度的保守和风险厌恶,让中金错过了新经济企业的上市红利,随着“oldmoney”慢慢沦为周期股,“newmoney”因为给市场带来更大的想象力,而成为市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anmaomaos.com/tzyhfz/546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