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违规导致投资人亏损还拒赔银行理财究
自年6月开始,南京银行以“半年绝对回报13%”、“中低风险、稳健增值”等为宣传内容销售鑫元基金,给投资者们带来13%左右的亏损,并造成少则两三万元、多则近二十万元的亏损。
而面对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南京银行方表示,该行按照江苏证监局的要求,已经进行了整改,并将在规定期限内将整改之后的情况上报给江苏证监局。同时南京银行也表示,不会赔偿投资者。
多位受损投资者说,南京银行一直很“傲慢”,有些投资者准备了充足的材料递交给法院等待开庭,但是,大部分投资者在维权无果后选择了忍气吞声。
南京银行的这种“傲慢”态度,也算是“一以贯之”了。在事发当时,经济导报记者就“销售误导”问题致电南京银行董事会秘书汤哲新,他表示“这都是正常的”,并随即挂断电话。
事实上,大多数投资者对银行存在着盲目信任,似乎银行就可以等同于“绝对安全”。
基于这种非理性的信任去购买理财产品,投资人很难对产品的缺陷或合理性做出专业正确的判断;而另一方面,理财经理为了完成任务,常常夸大收益,隐藏风险,更容易使没有金融基础知识的投资者盲目购买。
这些年来,银行理财产品违规处甚多。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应“先学知、再投资”,一定要搞明白,不要轻信口头承诺,被宣传材料忽悠,搞清理财产品类型、风险、是否保本等等。
简单地说,就是:
看懂再买,不懂不买
那么,究竟要得看懂哪些门道,才能让自己不被骗呢?
请看这6大常见的“坑”。
1模糊自发与代销本文一开始提到的南京银行“鑫元基金”案,即是此类陷阱的典型。
今年1月份,南京银行代销的基金产品“鑫元基金”亏损超13%的消息持续升温。数百名维权者不满南京银行在销售过程中存在误导行为,表示理财经理对产品信息和资金投向的说明有误,只是一再强调“半年绝对回报13%”。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anmaomaos.com/tzyhfz/4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