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光大邮储资管部老总谈如何应对资产荒

工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韩松认为,资产荒并非市场中可投资产不足,而是能够满足投资人成本和收益要求的资产不够。因此,从工行角度来说,未来银行资管业务仍应保持一个适当的、和商业银行自身管理水平相适应的速度来发展,而非一味追求规模。

光大资管目前正在围绕全国性的基础设施结构化融资、企业并购相关的资本市场线业务、企业资产证券化乃至适度的股权投资四个方面进行多元化资产配置。在投资视野扩大的基础上,“资产荒”也自然就成了伪命题。

邮储银行已经积累了包括基金公司、券商、信托保险等非常丰富的机构客户资源,将在产品设计、投资方式和领域等方面寻求合作机会。年邮储银行也会围绕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旅游消费、境外等领域去积极布局

原标题:银行资管如何应对资产荒?

来源:《英才》杂志(ID:yingcai)记者孟德阳林海已经过去的年,对于银行业来说,是在内外部挑战夹击中度过的一年。这一年,在经济结构调整、利率市场化、不良释放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中国银行业已然感受到阵阵寒意。几年前银行业享受的“财富盛宴”似乎已渐行渐远,努力改革转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已成为共识。作为银行业最为重要的板块之一,资产管理业务规模连年增长,截至去年底,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已达23.5万亿元,仅次于基金管理的38.2万亿元,位居金融机构管理资产规模第二位。据《中国资产管理市场》披露,过去三年中国资产管理总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1%。如此高速的增长也使得市场对于优质资产的需求变得更为迫切。“资产荒”现象从下半年在金融市场中蔓延,然而,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的几大银行资管部门负责人却并不完全认同。有人判断,年才是“资产荒”到来的年份,也有人称,所谓“资产荒”是银行资管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但无论怎样,未来几年中国资管规模仍将保持近20%的增速,银行资管部门需要在“大资管”的背景下,做好转换赛道的准备。工商银行保持适当增速根据中国工商银行年财报显示,去年工行理财产品余额达到2.62万亿元,同比增长32%,规模为同业之最。工行董事长姜建清在年报的致辞中也表示:“资产管理业务作为重点创新发展的战略领域,发展稳健、前景广阔,营业贡献持续提升。”当前,银行资产管理规模已经达到23.5万亿元,如果加上基金、信托、券商资管等,不剔除重复计算的话,国内大资管行业规模大约在90万亿元左右,“保持了40%甚至50%以上的增长速度”。工行资管部总经理韩松表示,工行过去几年的增速基本与行业保持一致,保持了稳步健康的发展态势。实际上,资管业务蓬勃发展的背后,是各大商业银行面临着利率市场化改革、金融脱媒加速、国家鼓励直接融资比例提升的大环境。而资产管理业务,也已经成为大型商业银行立足转型的一个有力“支点”。在此背景下,早在年底,工行就提出了“大资管”战略,将银行资产管理从业务经营层面提升至转型战略层面,将其作为工商银行整体经营转型的重要引擎之一。“我们不是将资产管理作为一个业务发展品种来看待的,而在经营转型过程中,从服务企业客户、个人客户以及与整个市场、经济互动的角度来看待的。”韩松告诉《英才》记者。例如,自去年底到今年初,金融业内人士都感受到了一股“资产荒”。韩松认为,资产荒并非市场中可投资产不足,而是能够满足投资人成本和收益要求的资产不够。因此,从工行角度来说,未来银行资管业务仍应保持一个适当的、和商业银行自身管理水平相适应的速度来发展,而非一味追求规模。银行资管业务自身也需要主动推进一系列转型,实现整个行业的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韩松向《英才》记者表示,资管业务转型的过程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产品形态的净值化,投资理念的标准化,投资品种的权益化,投资策略的指数化,投资地域的国际化。银行资管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反映了“转型”的迫切需求,在此过程中,风控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在国内“刚性兑付”的大环境下,韩松认为,在转型过程中要坚持“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资管本质,从资管产品角度把控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银行资管业务是介乎于银行表内存款和公募基金两者之间的一项业务品种。”韩松说。银行系的理财产品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保本型的理财产品;第二类是期次型的理财产品;第三类是无固定期限的理财产品,即在锁定期内收益是固定的,在锁定期之后收益会随着投资品的变化进行互动;第四类是净值型理财产品。要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匹配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未来尤其是要按照监管导向和市场需求,坚定不移地推进净值型产品转型。除此之外,韩松认为,银行资管业务的风控经验也应与银行传统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控制经验相结合,与市场机构的市场风险管控经验相嫁接,资管业务既要看到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也要考虑当前阶段性发展特点。光大银行打开投资视野作为资产管理业务起步较早的股份制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一直在不断尝试新业务,充盈自身的资产管理实力。根据年光大银行的财报,到去年底,理财产业余额为1.22万亿元,同比去年增加43.53%。规模同步增长背后却是自年中开始蔓延的“资产荒”现象,市场上流动性重组,理财产品的短期产品的收益率不断下滑,来自中信证券的研报显示,自年8月以来,银行理财的收益率一直呈下滑态势。但在“刚兑”的市场环境下,银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导致了市场价格的扭曲。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张旭阳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认为,随着去年资本市场的波动等原因,去年固定收益的高收益、低风险资产越来越少。而投资者的风险预算不高,也导致投资的视野狭小。“如果放开视野,好的资产还是可以寻找到的。”张旭阳说。因此,光大银行资管提出了一个“统合创新”的概念,就是将资金端和资产端的创新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新的产品设计,推出一些收益波动的产品来替代原有的刚性兑付的理财产品,并试图让投资者逐渐接受从“保底”到“浮动”,再过渡到类似公募基金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只有在资金端,投资者放大了自己的风险预算,在资产端我们才有可能将更多的投资产品纳入到投资视野范围内。”张旭阳表示,“只有这样,理财业务才能够向代客投资管理转型。”而在资产端,光大则提出了“双F”的资管模式——即固定收益(Fixed-in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anmaomaos.com/tzyhyw/54053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