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的紧缩政策可能已经产生负影响,持
08年经济危机之后,中国政府推出了庞大的QE措施,刺激经济,虽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也产生了很多后遗症,例如经济结构没有获得调整,债务水平大幅度攀升;随着债务攀升,杠杆滋生,先是股市杠杆,后来是房地产杠杆;外储大幅增加后,又开始收缩,导致货币面临通缩,央行不得已大幅操作各种便利化工具进行货币投放。由于没有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在大规模刺激下导致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尤其国企诞生严重的产能过剩,为此政府又开始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本身会抑制经济的增长,经济增长必然减速。
中国经济的问题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这些措施都是在迫不得已/经济下滑阶段进行的,去产能直接导致GDP增速减慢,去杠杆直接带来的是货币紧缩,信贷收缩,利率上涨,虽然是挤泡沫,但也会导致实体经济操作困难,经营成本上涨。
目前中国统计局公布的5月CPI虽然上涨,但PPI在继续回落。核心CPI虽然一路走高,但鉴于PPI的回落,核心CPI可能已经到顶端,未来大概率走低,从而经济面临回归通缩的路径。
5月财新PMI数据降低,显示经济还在走低。并未如官方所言的在稳定增长。
由于从去年到目前的去杠杆/货币紧缩,央行公布的5月M2增速达历史新低。虽然央行解释M2增速下滑是去杠杆的结果,但在利率走高的情况下,流入实体经济的信贷规模可能已经大幅走弱,从而导致经济增长进一步下挫。
5月最新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继续下滑;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也趋稳。工业用电量持续下滑。
近期美联储年内第二次加息,同时公布了资产负债表缩表计划及可能的规模,中国央行在美联储这次加息后,不像上次跟进。此外,6月由于报税等问题,央行加大了货币投放规模。由此来看,央行不急于进一步抑制货币流动性,依旧试图保持货币流动性稳定,适度充足。相比早先的措施,柔和了很多。并且央行5月的基础货币相比3月到4月的收缩,开始有所新增;M2也突破了万亿,货币乘数达5.35,继续走高,只是各项的增速在走低。
现在的问题是经济下滑迹象持续,货币紧缩政策是否已经到了拐点?如果继续紧缩是否会伤害实体经济,从而进一步抑制经济增长?如果CPI走高,美联储加息下,央行会大概率加息;但目前经济形势下,利率成本走高的情况下,经济下挫的风险比以往更高。
从去年开始以来,中国政府大力推行去杠杆,政府与企业去杠杆,居民通过住宅加杠杆,如果经济不行,居民压力会很大;此外还有债转股,政府PPP项目等;央行紧缩,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连续出台政策,各种核查限制力求去风险/去杠杆/化解危机。经过这段时间的高压措施,金融市场的问题整体被抑制,进一步更苛刻的监管措施在未来恐怕难以再出,否则将会伤害到实体经济,从而抑制GDP增长。央行及监管层需要在化解风险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之间取得平衡。
如笔者开头所分析的,经济下行时期去产能做紧缩会进一步抑制经济发展,中国政府在去年也调低了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但鉴于年等长远目标的实现,经济可下滑的容忍幅度必然有限。所以笔者判断,在接下来的一个季度,央行政策基本会保持稳定,不会再继续进行货币及信贷收缩。Q3之后,至迟明年Q1央行将逐步放宽政策,货币将保持适度宽松,以稳定支持GDP增长在相对合理位置。
虽然近期隔夜拆借利率持续走高,但央行缺乏信贷利率提升的证据或理由。反而未来不排除央行调低利率。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anmaomaos.com/tzyhlx/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