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香港投行大摩最大幅度裁员香港投行深
突发消息!
被称为“大摩”的全球领先的知名金融服务公司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本周开始,将在中国开启多年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裁员!
根据彭博社4月17日的报道,这次裁员会影响到除日本以外的亚太区名银行家的13%,香港和内地预计超40位银行家将失去工作。#读书日#有传言说,大摩一直有裁员的预备动作。大摩去年年底的奖金已经降至历史新低,期望靠低薪资反逼员工主动离职。没成想到市场大环境不好,自愿离职的人少之又少,于是乎今年的裁员动作就更激进了。大摩前几天也发布了年第一季度的业绩,收入.36亿美元,同比增4.3%、环比增17.3%。
其中来自投资银行的收入14.47亿美元,同比增16.0%、环比增9.8%。来自亚洲地区的收入17.43亿美元,同比减12.4%、环比增28.5%。尽管全球业绩上涨超出预期,但大摩亚洲地区的净收入增长同比下降12.4%,这和大摩亚洲人团队里,13%的裁员比例也是相一致的。
内地券商也受到影响。
据传,国泰君安的高级分析师岗位,有不少人因不接受降薪及考核绩效标准的提升而提出辞职。内地多个卷商公司目前通过削减分析师人数、降低餐饮出差预算等来控制开支成本。
01香港投行寒冬早已来临寒冬并不是突然降临的。
年,华尔街各大行掀起了自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强裁员潮。
根据美国各大银行数据,美银、富国、花旗、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华尔街五大行去年一年就裁员近3万人,全球前20大银行裁员超6万人。在美联储连续提高利率与银行风险管理不善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银行危机不断扩散,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深受波及。
香港原先有30%的写字楼提供给金融行业。但由于去年金融业颓势,拥有全球最昂贵租金的香港,写字楼开始供应过剩、租金价格急速下跌,核心区域的写字楼空置率甚至一度突破25%!
香港银行业更是裁员消息不断。02裁员潮下,金领们何去何从?银行及金融服务业历来是香港的产业支柱,从业人口占香港总就业人口的7%,却贡献了香港20%以上的GDP。
投行从业者更是金融业里最赚钱的那一波人,风头上的佼佼者,妥妥的职场“金领”投行精英跳槽,一般会选择去企业、PE(私募股权投资)、VC(风险投资)、或者同行业间流动。但大幅裁员潮下,传统出路的人员吸纳能力有限,不少投行精英开始被迫转型,甚至开始自主创业。
转行的投行人往往考虑从事保险、房地产、移民、艺术品销售等等新方向。这些赛道客户属性与之前较相似,比较好将之前积累的客户关系转化为新的业绩增长点。曾经不少的高端金融业猎头也不得不走出舒适区。不少人选择转换赛道,做起了普通岗位招聘。他们不再聚焦高端人才市场,甚至不再集中于金融行业。
03“裁员寒冬”中的暖流虽然香港不少投行陷入了裁员潮中,但相关的保险、后勤、财富管理、会计行业,人才十分抢手,甚至上演起了抢人大战。
香港通关后,来自内地的业务量大涨。不少内地顾客涌入香港开户、买理财保险,给香港这些行业带来了不少活力。
香港如汇丰、东亚等不少银行,都纷纷延长营业时间,甚至有的分行一周营业七天。
同时,由于近年来的人才流失,香港银行和保险业十分缺人,新招聘员工的薪酬上涨幅度高达30%。据NatixisSA估计,这些行业至少还有0个职位空缺。内地有不少金融业人士,纷纷选择通过优才、高才计划,拿到香港身份后来香港寻求工作机会。
内地跳槽香港市场,薪资上普遍能实现翻倍上涨,行业每年普遍还会有4%-5%的调薪,待遇是很好的。
根据薪酬趋势调查,香港打工人平均加薪3.8%。年第一季度,香港月入中位数已高达港币,60%受访者称24年获得加薪。同时,香港的证券、保险、银行业依旧是薪酬最高且拿奖金福利最多的行业。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字(可选)不少内地朋友表示,现在来香港普遍缺人,找工作比前几年容易不少。
而且香港职场不存在“女性婚育就业歧视”、“35岁失业”等风气,就业上更平等、薪资待遇更高,这些对于内地人才来说都是巨大的吸引力。
无论怎么说,寒冬依然凌冽,期望香港金融业能安稳度过这次冬天。这次的裁员潮你有受到影响吗?内容一律首发转载请注明:http://www.duanmaomaos.com/tzyhlx/546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