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饮料与银行板块投资价值分析
有人说,看市盈率炒股是不对的;还有人说,看图炒股也是不对的;可惜,最近TTB又看市盈率又看图,似乎是错上加错。
但我乐此不疲。
美其名曰:投资,得回归到常识。
两年前,我坚定地看好食品饮料行业的投资机会,在平时的“睡前一帖”中反复提醒,亦在2014-2015的年底总结展望帖中明确将其列为自己的重仓方向。
在2016-2017年的展望帖中,我还看好食品饮料,但已经从明确、坚定推荐转为淡化。
乃至今天,我开始态度明确、坚定地反对炒作这个板块。对某些行业、某些个股、甚至是全天下人认为最好的龙头企业,我也明确了看淡的态度。
原因究竟是什么?
不废话,先上图:
这是5年来申万食品饮料加权市盈率走势图,15年股灾之后,这个指数的估值一度降到20倍上下,其中很多优质个股,比如茅台、五粮液、伊利、双汇等,市盈率估值甚至只有个位数。
行业整体估值不高,优质个股的估值更低——在我眼里,这就是大机会。
所以我开买茅台,加仓五粮液,写文章声嘶力竭地推荐“以白酒、饮料为主的大消费行业”。
两年时间过去了,这个板块、这些优质个股,实现了估值和盈利的双击,很多股票的股价翻倍之后再翻倍。
言必称茅台的价投们,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横空出世的。
可是,你看现在,当大盘还在3500点大关前徘徊时,这个板块的估值已经回升到了2015年牛市高峰时期。
40倍的估值,静态投资收益率仅有2.5%,甚至刚刚赶得上一年期银行定存的实际利率。
此时追高买入,你认为还是价值投资吗?
当然,我们可以把视野放得再长一点:
看到这张图,可能有人会反驳我:在更长的视野里,食品饮料的整体估值曾经到达过骇人的100倍!
次高点也有60倍!
现在才40倍嘛,离泡沫高潮期还远得很呐。
我不否认,未来这个板块的整体估值还有重现曾经泡沫辉煌的可能。
可是,那又怎样?
泡沫疯狂之后发生了什么,你知道吗?
你忘记了吗?
当把投资收益寄托于未来的泡沫堆积与维持,你认为这样的投资确定性究竟还有多大呢?
也许你能成功,但那是侥幸的,而且一定不能持续。
还真得搬出一句老俗套善意地提醒一声:地球是有引力的,树不能长到天上去。
哈哈,我认为,这的确是常识。
神棍一下:未来几年,慢牛行情还将持续,食品饮料板块的高估值有可能得以维持、甚至阶段性冲高,但从投资的角度看,投资收益将不可避免地走向平庸。
目前在这个板块里掘金,难度极大。
在我眼里,食品饮料快被玩残了,那还有什么风水宝地可以发财?
老粉明白:是的,TTB又要推荐银行股了。
为了节省笔墨,还是先上图:
从估值上看,银行的市盈率跟食品饮料一样,也回升到2015年杠杆牛市高峰期了。
但别忘了看数字:食品饮料是40倍,这里是不足9倍。
静态投资收益率妥妥地11%以上。
这个数字意味着,现价投资银行,哪怕银行的盈利不增长、保持现状,7年之后也能达到收益翻番的目标。
如果我们把视界同样放长一点,看到的又是另一番天地:
是的,你没看错,银行也曾疯狂过。
在十年前,2006年的大牛市高峰期,它也曾达到过45倍的市盈率。
而后呢?
而后就到了今天。
虽然相比于两三年前,估值已经提升了很多,但现在依然还在底部。
寻找银行板块的机会,我们只要把握住两点常识性思考就行了:
1、中国的银行业能不能倒?如果不能倒,那么给它倒闭的价格就是不合理的,就是错的;
2、中国的经济还能不能好?如果还能好,那么中国银行业的坏账问题就能在发展中得到解决,那么老是用坏账来做文章,就是不合理的,就是错的。
我对这两点的思考,都是乐观的,肯定的,所以我对银行板块的看法,也是乐观的,肯定的。
未来的中国银行业,有实现双击的可能。
对长期,我有一个判断:未来十年,中国银行业可能走上一条跟过去十年完全相反的路。
这段话,看过我两本书的朋友,看着眼熟吧?
对中短期,我有一个期望:2018年,TTB的投资能不能有超额收益,全看大金融了。
当然,这个大金融,是以银行+保险为主。
讲完了,收工,吃饭,睡觉!
分隔线下是广告福利帖,过敏者请绕行
某券商,全国排名前三,全国最低交易佣金(以前敢广而告之是万1.5,现在不敢明面说了,上边要求,你懂的),无地域限制,即开即享——你享受全国最低佣金,我薅券商羊毛,券商发展客户——开一户,而三方共赢,还等什么,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按钮,赶快注册吧!
我是腾腾爸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anmaomaos.com/tzyhls/542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