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后银行业务怎么做未来非标投资

文章来源:eResearch杨荣团队,作者:杨荣

1

资管新规出台的背景

1、资管行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我国资产管理行业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规模快速增长,业务体量拾级而上。截至年6月末,银行理财、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期货公司以及私募基金七大资管板块管理资产规模合计达98.06万亿元(剔除交叉因素,合计规模60多万亿),同比增长23.76万亿元,增速达31.98%,而同期银行各项存款增加14.41万亿元,增速仅为10.90%。从细分行业来看,银行理财资管规模占比最高,将近30%左右,其中股份行占比最高,其次是大行,两者合计占银行理财市场的74.2%。

我国资管行业的大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在宏观层面,由于经济多年的快速发展,社会财富迅速膨胀,居民理财投资意识也逐渐提高,衍生了对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进而促进大量资金涌入资管行业。

在政策层面,国内的监管制度促进资管行业的发展。一是利率管制,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由于利率定价并未完全市场化,存款利率偏低,银行理财得以制度套利吸收居民资金,使存款“脱媒化”。二是信贷管制,央行对银行的信贷额度管控促进了“非标”债权的发展,使银行有内生动力助推理财发展。三是出于对部分监管制度的规避,投资必须借助通道绕开监管,从而加速信托、基金子公司通道业务的发展,扩大了整体资管规模。

2、银行资管脱离了本质

银行资产管理主要分为3大业务:通道业务、理财业务和委托投资业务。其中通道业务主要包括银信、银证、银基和银保通道合作业务,主要是银行受到监管指标约束和政策限制,没有相应的存款和资本做支撑发放贷款,或不得向受限行业、政府融资平台等直接发放贷款,为此转而通过理财产品的形式“吸储”,之后用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认购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发行的资产管理类金融产品,而这个金融产品的投向正是那些受限的融资对象。

委托投资业务是指委托人在受托行开设同业存款账户,存入同业资金,签订同业存款协议和委托投资协议(抽屉协议),另外再签订一份委托行的投资指令,受托行按照委托行的指令,以受托行的名义投资于委托行指定的金融资产,包括直接投资信托计划和定向资管计划等,也可以投资于间接金融资产,如信托收益权、存单收益权、票据资产等。

理财业务是银行资管业务的核心,然而在现阶段实际操作中,理财业务普遍背离“受人之托,代客理财,卖者有责,买者自负”的资管本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预期收益型产品为主力军,净值型产品冷清。年全年共有59家银行发行了只净值型理财产品,市场占比非常低,仅有0.58%。年全年发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有只,虽然有所增加,但无论是发行银行数量还是产品发行量,净值型产品和预期收益型产品都存在巨大差距。然而从资产管理的角度讲,净值型产品由于不需要银行信用兜底,更符合资管的本质。

(2)“通道为王”,影子银行盛行。随着银监会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监管的严格化,商业银行为寻求规模继续扩张,逐渐形成了借助“通道”实现放贷出表的挪腾模式。具体来讲,银行利用理财资金,通过券商、信托等机构,间接将资金贷款给需要资金的企业,于是券商、信托等机构就成为了影子银行,也是银行成功放贷,实现资产出表,进行监管套利的通道。这种模式体现的是带有浓厚银行烙印的信贷文化,而不是理财作为资管主要组成部分的资管文化。

(3)产品设计能力有限,大规模进行委外投资。虽然在形势上银行理财种类繁多,但本质上同质化十分严重,这也反映出银行在资产管理能力上的薄弱。许多发行理财的银行,尤其是规模较小的城商行,缺少出色的投研团队,在产品设计、风险梯度设计等方面能力欠缺,不能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要。因此很多银行将大量理财资金委托给券商、基金等投资能力较强的机构,甚至从项目调查、风险审查再到投后检查都全权交出,严重背离了资管本质。

2

资管新规的核心要点概述

从年11月,央行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资管新规”或《指导意见》)开始,资管新规就引起了市场的广泛







































白癜风早期怎么治疗
最好白癜风医院咨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anmaomaos.com/tzyhls/275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