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层竞争永恒存在,孩子观念不到位将永无
阶层竞争是永恒的。人类几千年过去如此,未来还将如此。
如果你是高阶层的人,你难道不会尽一切力量维护自己的阶层,不掉下来吗?而低阶层的人,通过变得更有知识,更有钱,吃的更讲究,穿得更体面,住得更舒适,这都向别人展示:我的阶层晋升了。
这难道不是好事吗?人类就是因为这样变得越来越好。
坏消息是阶层流通本身就很难。如果一夜之间高低阶层人员全都变了,这很可能说明:战争爆发了。
好消息是市场经济让阶层流通的可能性更高的。因为衡量阶层的标准变了,不再是贵族、学历、头衔,更重要是钱多。
只要对钱的观念够清晰,普通人家的孩子也有可能成为高阶层的人物。
很多人还没体会到这点,特别是我们的父辈。他们还以为有了本科甚至更高的学历,晋升公务员,就相当于过去的中了举人,进入高阶层,以后就是稳定的好日子,至少不必和他们一样受苦,还处处受人高看一等。
尤其是当我和老婆在父母的骄傲和自豪下,在硕士博士教育里摸爬滚打一圈后,突然感慨:取得高文凭,未必是最好途径了,对钱有深刻的理解,行动力强,充满冒险精神,才是阶层上升的途径。
毕竟我可不想混到靠房养老,韭菜被割二茬的地步。我更不想让我的孩子混到这一步。
所以我和老婆清醒了过来,努力培养孩子对钱的理解,才是现在竞争的起跑线。孩子现在快6岁了,期间多少还整理了一些虽小但亲测有效的经验,愿与大家共勉,共有8条。
1、记账
这真的是很多家长都没有做的一件“小事”。
我和老婆在读研时候认识的,那个时候她就记账了。我俩每个月生活费加起来一千出头,她记录的井井有条。这个习惯她一直延续至今。
记账真的太重要了!记账一段时间后,我们自然而然的会做下个月开销规划、预算和反思。又过了一段时间,我们自然而然就学会了合理分配衣食住行的比例,又过了一段时间,我们自然而然的去图书馆开始查找理财类的书籍学习。
结果,我俩三年研究生毕业后竟然还存下了两万元钱。
就这样记着记着,到工作、到升职加薪、到买了现在房子、车子,有了过6位数的存款,到有了底气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这些都是因为小小的记账才获得的。
行动影响认知,认知进一步提高行动,我们活生生的佐证了这一点。
所以,孩子一会写字,我们就培养孩子记账。孩子现在小,重点不在于到底记录多么规范,就是在于培养一个意识,播下一颗种子。主要记录的支出主要就是买了什么玩具、买了什么吃的,幼儿园的学费。他不会写的字,我们就帮它补上。
这种行为也会慢慢提高他的认知。进入良性循环。
2、给孩子一个积分制
这个和记账相辅相成。
最初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孩子发脾气、养成好习惯之类问题的,没想到竟然还有培养理财意识的功效。
孩子难免会突然暴走,比如早上起来不肯穿衣服,磨磨唧唧上幼儿园迟到、晚上玩具玩了一地死活不想收拾等等。于是我和老婆就给他来了个积分制。
早上,根据到达幼儿园的时间,奖励相应的积分(设置了三个等级),每天晚上收拾玩具获得多少积分等等之类。也设置了一些惩罚措施比如无缘无故发脾气扣多少分之类。
每一个积分就是一元钱,月底可以根据自己获得的积分数,买自己想吃的好吃的或者玩具,或者存起来,由他决定,这个积分就相当于他的“劳动所得”。
但是,如果平时要用积分买东西,同样物品要付双倍积分,月底使用的话才是正常积分购买。
而且,如果他愿意留下一些积分兑换成钱存进自己的账户,我会同时为他再额外存入同样多的钱。
北京雾霾,孩子有点过敏,打喷嚏不说,晚上还经常鼻子不通气,大口喘气难受的很。医生要求孩子平时少吃甜食和高蛋白的东西。
开始还真的愁煞我们,因为每天控制小孩子对甜食的好奇心确实很难。但没想到这个积分的方法却让孩子能忍到月底的时候再吃他特别想吃的巧克力、甜点、烤鱿鱼之类的东西。
(上图是我老婆在白板上给孩子写的积分规则)
3、从小学会聪明购物
我以前就有同事和我抱怨孩子在实体店的“抢劫式花钱行为”:孩子在实体店一眼看中的玩具、书籍或者衣服、球鞋,就想马上买回家。甚至有的孩子在超市里各种拿自己想吃的东西。
家长大多只能靠训斥、哄骗解决。
我和老婆会说服孩子上京东、天猫之类的电商平台,货比三家。现在手机购物这么方便,当场就可以打开手机网页帮孩子搜索同款玩具。这样孩子直观的感受到同等商品在线上和线下的价格差距。
我们再稍微劝说他,如果愿意等待1-3天左右的快递时间,就可以节省不少的差额,而且他所节省的差额,我会当做奖励存入他的账户里。小家伙听完,都会很乐意这样做。甚至现在都会主动进行比价。
对于价格高的玩具,如果他最近总是发脾气说不好听的话,我老婆会说,如果你愿意10天不再这样发脾气,我们就把它买回家。
他还真的就控制自己,这个坏习惯也真的就慢慢消失。当然,我们也会兑现诺言,和他一起网上下单购物,让他看物流动态,看到他很期待的样子,我们也真的也很幸福。
我看过一本书叫做《孩子,先别着急吃棉花糖》,这是斯坦福大学大名鼎鼎的“棉花糖实验”:把一个4岁左右的孩子带到房间,房间里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颗棉花糖,还有一个小铃铛。
研究者告诉小朋友,他需要暂时离开房间一会,如果小朋友能够不摇铃铛,也不去吃掉棉花糖,耐心地等待研究者自己回来,他可以获得两颗棉花糖。如果等不了那么久,小朋友也可以随时摇铃铛把研究者叫回来,这样他可以马上获得桌子上的这颗棉花糖。
在后来的追踪调查中,当年那些能够努力抵制美食诱惑的小朋友(前三分之一),相较于缺乏自制力、而很快向诱惑低头的小朋友(后三分之一),学业成就更突出,他们的SAT(类似于美国的高考)考试成绩比后者高出了分。进入社会后,他们的事业更出众,生活更富有。
这些孩子更加坚韧和自信,更有自控力,能够坚持追求并实现长期的目标,有较低的吸毒率或犯罪率,有更强的社交能力,甚至拥有更加苗条的身材。
这其实就是延迟享受的能力。很多成年人都不具备这个能力,变成月光族、既得利益者。
我特别注意培养孩子延迟享受的习惯和能力。积分制和这种聪明购物的法子,其实都是在刻意训练他的这种能力。
4、给孩子办理一个银行账户,自己去银行办事的时候也尽量带上孩子
货币这个东西太神奇,我真的讲不清楚“钱”是怎么回事。于是干脆给孩子办一张存折,而且我还经常带孩子去银行一起办事,让他亲自观察货币这种神奇的东西,是从何而来以及都如何运作的。
有时候我还会让孩子办一些小事,比如取号啊,递身份证给里面的阿姨啊之类,他都很开心。如果是专门给他办理业务,比如存钱,我会让他正八经的坐在客户椅子上办理业务,我在旁边站着辅助帮他签字什么的。
孩子无法理解货币功能是很正常的,但是多去几次银行,总能够让孩子熟悉金钱的多种功能。前面也说了:行为改变认知,认知提升行为。
5、让孩子犯错误乱花钱
如果孩子想把新年红包或者积攒的零用钱全部花光,那就满足他。之后,当孩子又来要求买东西的时候,拒绝他。
这条其实很重要,借这个机会告诉他,冲动花销造成的没钱后果与有钱存钱的区别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这种小错误,我们的家庭完全是可以承担的,但是寓意深远,对孩子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体验。
有一次带着孩子去参加图书博览会,他非看上了一棵牛皮纸制手工作的仙人掌,比他个子还高。本来我和媳妇实在不想大老远扛着这个大家伙回家,而且也实在不知道这个东西有什么好玩的。但是小家伙非要,那好,元从你这个月积分出。
于是他这个月就没再剩下积分,到了月底哑巴吃黄连,自己都说以后再也不乱买东西了。
(他的仙人掌)
6、和孩子玩穷爸爸富爸爸儿童版
老婆专门买了一套儿童版给孩子玩,其实我挺不理解有些家长宁可花几百块钱买一把超级电动玩具枪,也不舍得买一套正版的这样培养孩子财商的好游戏。
他很快就喜欢上这种游戏,甚至连算数水平都提高了,毕竟要玩好游戏,他必须经常计算几千几百的加减法。
看着他一本正经做银行家的样子,还有自己在判断这一次小小投资是不是划算,以及开始批判每月固定工作真是一件不划算的生意,这个小大人脑子里面对钱的意识或许已经开始萌芽。
能起到这样的启蒙效果,这个游戏我也很满足了。
7、捐款
有一次,在祥云小镇遇见了一个白血病儿童的募捐,那是孩子第一次遇见募捐,我老婆拿出元钱让孩子放进捐款箱,孩子可能有了懵懂的意识。
后来有一次要参加脑瘫儿童的活动之前,我专门给孩子商量是否愿意捐一部分钱(用他的积分换成钱)出来给他们。孩子竟然决定把现在所有的积分都换成钱捐给他们。
他的理由也很简单,觉得那些小朋友好可怜需要帮助,自己的积分用完了自己还可以再挣。
西方世界有一个“十一税”的观念,我们自大汉时期就留有“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的古训。希望孩子知道,金钱有温度,生活才能更幸福。
8、孩子变长大边跟进的计划
我也一直思考小家伙长大之后的一些跟进措施,现在已经清晰的计划是这样的:
(1)记账+总结+做预算
孩子上小学之后,除了每天指导孩子记录自己的支出,还会每周带他小结一次,月底总结一次。“哪些支出是不必要的浪费?”
总结之后就可以指导孩子做预算。
预算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和考核标准:要求孩子能够在前3个月做到每月不超出预算,在接下来的3个月每月能够存下5%,之后三个月每月存下10%,再接下来的3个月可以使用存下的金额奖励自己。
我想用这个方法引导孩子有目标的存钱,避免以后成为月光族甚至落入不良负债的恶性循环。最重要的是,它能让孩子体验到耐心与坚持的价值。
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孩子能鼓励他的好朋友也学会记账,如果几个小伙伴能够在月底相互比较记账支出,相互给对方建议:“哪些支出是不必要的浪费?”“哪些费用小伙们之间甚至可以一起分担,比如购买一个大家都可以玩的玩具”。我想,他们就已经开始学会资源互换、共享和合作共赢,未来的合伙人思维,就会开始萌芽。
当然,孩子们如果做的不错,我们就给孩子们固定每月办一场开支预算专题聚会,孩子们自己布置,轮换家庭场地,开支预算讨论完毕之后,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进行后面的活动,不论是互带好吃的来分享,还是一起玩玩具、做模型,或者看喜爱的动画电影都可以。
(2)存钱罐银行
孩子现在自己花钱的地方毕竟少,所以每个月积分还是可以攒下不少。等孩子上小学了,我想带孩子买一只特别他喜爱的存钱罐,每个月请孩子正八经的把零用钱的10%放进存钱罐,也算以一种仪式感。
之前约定好:钱只要放进存钱罐,不可以想花就花,必须存满一整只存钱罐之后才可以打破取出来。(成人如果是月光族、剁手党不如也试试这个方法,可以请好朋友做个见证人。)
(3)给孩子办理一张信用卡
等孩子十几岁之后,我想为孩子办理一张信用卡,设置限额。我的目的是教会孩子在额度内使用金钱。
如果孩子使用额度一直不超过信用卡限额的20%,我会要额外给与奖励。信用卡用得好,知道借贷的力量,但是用不好,就是负债累累。
有句俗话就叫:不懂利息的人支付利息,懂得利息的人赚取利息。
现在的现金使用机会越来越少,很多人都一下子没了手感,觉得信用卡和白癜风发病原因西宁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anmaomaos.com/tzyhls/2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