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略中国银行业ldquo进化论
来源:西泽研究院(ID:wendao-thinkers)
作者:赵建,西泽研究院院长,教授;张鹏,西泽研究院研究员。
银河间经授权转载
中国实体经济的新旧动能转换,映射到金融动能层面,是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作为金融主导产能的转换。很显然,旧资产当前依附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有些正在恶化成有毒资产,有些则在流动性的马尔福林液浸泡下僵化(挂账、展期、借新还旧)。
而投资银行,注意我们这里说的是真投行而不是通道(非标),则是培育中国新经济、新周期的金融新动能。
然而,不能随便否定过去和现实。一切存在都有其历史合理性——当然并不意味着当下和未来的合理性,因为总有顽固的路径依赖。不得不承认的是,商业银行业是中国金融体系的主导,这一现实具有强大的历史逻辑和现实支撑。
历史的来看,中国以银行业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业化进程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当前来看,基于维护国家资产负债表稳定和行使货币信贷政策,商业银行在存量上需要依然承担起中流砥柱的作用。然而在边际上,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银行业作为金融体系的主体,需要进行新一轮的供给侧改革——商业银行再商业化,继而商业银行投行化。
本来,在金融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具体的说是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以后,顶层设计者的初衷是大力发展多层次金融体系建设,确切的说是打通资本市场的产业链,需要大力发展投资银行。投资银行是这个产业链的上游,是中国大国优质资产的金融设计者,因为过去几年商业银行更聚焦于负债端。没有投资银行为资本市场提供优质的资产和企业,中国的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就缺乏金融原动力。
然而,遗憾的是,在从商业银行向投资银行的进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假的或者半真半假的或者变异的中间物种——影子银行。她似乎一半是商行,一半是投行;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天使。对于这么复杂的银行物种,我们需要从进化论的角度去理解和反思。
而金融供给侧改革的目的之一,应该是构建一个合适的路径或者生态气候,让变异的影子银行或假投行,成功进化为在资产端催生中国经济新动能的真投资银行。而不是像过去一样,将大部分资源和精力放在负债端转移腾挪。最终,构建“商行+投行”的双支柱体系,一个负责“守正”,一个负责“出奇”。
一、教科书上的解释——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与投资银行
1、原生的躯干——商业银行
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占据重要的地位。作为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银行业取得的辉煌成绩得益于市场化方向的改革,围绕这样一个基本方向,中国银行业基本实现了从专业银行到现代商业银行的转变,从外部体制到内部经营机制的转变,从传统经营方式到现代经营方式的转变。纵观商业银行的发展史,我们会发现,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在发展中逐步剥离商业银行的政策性功能。商业银行的主要功能从基础的信用中介功能、支付中介功能向金融服务功能、风险管理功能、引导经济快速发展功能扩展,商业银行功能发挥的效果日益显著。
图1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总资产规模
信用中介功能是传统银行业的核心功能,传统银行在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过程中,同时行使了信息、监控和风险管理等多种金融功能,也就是说,传统银行是一种“融资中介”,它直接参与到信用关系中。传统银行一方面是存款人的债务人,另一方面是借款人的债权人,与借贷双方分别建立了信用关系。然而随着金融市场与非银行金融中介的发展,传统银行在资金融通中的优势逐渐丧失。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商业银行利用长期以来建立的巨大的信誉、资金、信息、技术等优势,大力发展表外业务,提供多元化、专业化的金融服务,不断实现传统银行业的转型。在这一过程中,影子银行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衍生的肢体——影子银行
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包括商业银行表外理财、证券公司集合理财、基金公司专户理财、证券投资基金、投连险中的投资账户、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企业年金、住房公积金、小额贷款公司、非银行系融资租赁公司、专业保理公司、金融控股公司、典当行、担保公司、票据公司、具有储值和预付机制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有组织的民间借贷等融资性机构。
影子银行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商业银行无法完全满足实体经济对于资金的需求。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对客户发放的贷款在监管上风险权重较高、资本消耗多,还受到产能过剩行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以及房地产等信贷投向的限制,因而会影响银行资产扩张能力和营业利润。因此,在缺乏法律约束的情况下,为减少资本消耗和规避信贷政策,银行有动力寻求其他资产运用渠道,将某些本在贷款项目下的资产转变为资本消耗少且能规避信贷政策的同业往来、同业代付、信托收益权等资产或表外业务等,同时在负债方创造等量存款货币,以满足非金融企业的融资需求。
3、重生的救赎——投资银行
如果说商业银行是中国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影子银行是转型时期的过渡,那么投资银行就是新型产业最终的匹配。投资银行作为资本市场上收费的中介机构,从事证券发行承销、证券交易代理,提供企业购并、重组的金融服务,基金管理与投资以及为企业投、融资提供咨询、顾问等业务。这些业务按其特点,可以划分为传统型、创新型和引申型。传统型业务包括证券发行和代理买卖等金融性业务;创新型业务则主要是企业购并、重组等策略性业务;引申型业务包括基金管理、风险管理、直接投资等。其中,企业购并、重组等创新型业务的技术性、专业性最强、最能体现投资银行家们高超的专业技能与服务水平,是投资银行的核心业务。实践证明,投资银行业是一个集人才优势、信息优势、融资技术优势于一体的智力高度密集型产业,也是金融创新的主要推动者。
在中国经济从工业化时代,逐步过渡到以高端制造、高端服务等引领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以直接融资为主体的投资银行可以在这一时代浪潮下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可以说是能否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投资银行,能否孕育出一批优秀的投资银行家,是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在金融供给侧的关键之处。投资银行,是中国经济转型期的金融新动能。
二、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改革历程——专营化、商业化与股份化
图2中国商业银行改革的基本历程
1、八十年代功能独立,专业化分工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体系的形成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在此之前,长期由中国人民银行行使着商业银行的功能。中国人民银行既是中央银行,又同时开展存款业务。二十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我国建立了四大专业银行,即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奠定了我国现今银行体系的基本框架。
二十世纪80年代前期,一直奉行分业经营,实施《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美国,银行业开始冲破该法案的桎梏,逐步采取金融自由化,不断推出打破分业经营的金融商品。针对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金融决策者在学术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教训,考虑到金融改革刚刚开始,人员素质和管理经验非常欠缺的现实,谨慎选择了分业经营模式,禁止商业银行经营证券业务。
年,国务院《关于推动经济联合体的暂行规定》中鼓励银行要试办各种信托业务,其目的也在于要打破当时一两家专业银行的垄断地位。而上世纪80年代末信托公司广泛地从事了证券业务,虽然当时提倡银行试办信托业务的初衷并非提倡证券业务,但是银行与证券还是建立了模糊的混业关系。
年,国内混业经营的风险逐渐累积,央行开始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管理,对专门经营证券业务的证券公司建立审批制,正式提出“实行银行业和证券业分业管理”,加强对“证券业务交易机构的业务经营进行监督管理”。
这一时期,中国的金融体系初步形成,金融业态逐步稳定,为金融业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九十年代实体独立,商业化改革
20世纪90年代,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了三次大的改革。第一次,年,国家专业银行实行商业化改革,四家国家专业银行将政策性业务剥离到新成立的三家政策性银行。同时,国家对四家银行的行政干预逐步减少,四家银行过去的专业分工也逐步淡化,开始了业务交叉和市场化竞争。第二次,年,国家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实行的补充资本金政策,财政部向四家银行定向发行亿元特别国债,所筹资金专门用于补充四家银行资本金。经过此次“债转股”,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金严重不足的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第三次,年,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剥离改革,四家银行将1.4万亿元不良资产剥离给新成立的华融、东方、信达、长城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四家公司向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定向发行债券,所筹资金等价给付四家银行。经过此次剥离,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得到明显改观。
应该说,四家银行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明显改善,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但是,上述三次改革都是从改善四家银行财务状况着手的,没有从根本上改善其内部治理机制,改革仅仅停留在“治标”的层次,而没有实现“治本”。新的,更深层次的改革势在必行。
3、00年代,资本独立,股份化改制
股份制改革的前提之一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拥有良好的财务报表。为了配合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财务重组,年12月,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作为国有独资公司,对中、建、工等金融企业履行出资人的权利和义务。中国银行和在中国建设银行作为改革的试点单位,共获得中央汇金公司亿元外汇储备注资。
年,汇金公司向中国农业银行注入约亿美元资产。为了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国有商业银行在符合银监会要求的情况下,发行了大量次级债来补充资本金。对于不良资产,中国建设银行与中国银行利用原有资本金、准备金和利润等核销了全部损失类贷款和非信贷资产损失,然后对全部可疑类贷款进行出售。中国工商银行对损失类贷款放入工行和财政部的“共管基金”之中,多渠道进行核销。中国农业银行将包括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及非信贷资产在内的.95亿元的不良资产出售给财政部。
经过各方努力,-年期间,中国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由年的16.3%降至年的4.6%,中国工商银行由21.24%降至4.43%,中国建设银行由4.27%降至3.8%,交通银行由12.6%降至2.37%。经过中央汇金公司的巨额注资及这国有商业银行的自身努力,进一步地剥离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提高了资本充足率,为之后的上市提供了条件。
4、年后,改革转型
经过深入的股份制改造,国有商业银行基本完成了财务重组及上市融资,建立起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从形式上看,混合所有制形式已经形成,但实际上并没有充分发挥混合所有制的作用。
改革进入了深水区,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在内的国有企业未来的改革之路成为社会各界白癜风最佳治疗方法北京看白癜风病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anmaomaos.com/tzyhjg/3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