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本金融投资书单,从入门到精深
金融投资这件事,越早知道越好,越早越受益。但是对于很多金融小白来说,从哪开始学习理财成为了他们金融投资路上的第一个阻碍。
无论“入门篇”、“大师篇”、“技能篇”、“社科篇”等,都是希望从经典入手,在质量上经历了时间和多国家、多读者的考验。
01入门篇
直接开书单:
1、《小狗钱钱》(博多·舍费尔)
2、《财务自由之路》(博多·舍费尔)
不要以为世界上老少咸宜的理财入门书只有《小狗钱钱》,也不要认为舍费尔先生只写了这么一本书。
其实他老人家还给成年人写了一本理财入门书。无论是内容还是思想,依旧可以秒杀现在市面上很多泛泛而谈的理财书。
《小狗钱钱》中我认为扛鼎的部分就是“梦想储蓄罐”,当一个人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梦想通过笔纸呈现中自己眼前,才会真正明白自己到底需要在未来做些什么。
据说舍费尔写完了《小狗钱钱》之后,生怕很多年轻人错过这个看上去特别像童话的幼稚书(事实上题目包括目录的确很梦幻),于是就一鼓作气写了成人版的《财务自由》:从自我反思、基本原则、储蓄、债务、增加收入、复利等几个方面阐释了最基础但又最实用的理财方式。
3、《富爸爸穷爸爸》(青崎)
4、《富爸爸财务自由之路》(青崎)
5、《富爸爸投资指南》(青崎)
6、《富爸爸不公平的优势》(青崎)
富爸爸系列是最早风靡中国的理财启蒙书,很难想象起初接触理财知识的人会没有遇见过这本书,且不论是以何种方式来读,至少一定接触过。
而富爸爸系列中最推崇的理财手段就是——贷款买房子。
如果在21世纪初期能够接触到这本书,并且合理善用,那么中国房地产十年黄金期就很可能是一场暴富的奇幻之旅。富爸爸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路: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
其实一直到现在,身边很多朋友都不知道“资产”和“负债”的差别,比如他们贷款W买了一套房子,竟然会认为这套背负着巨额负债的房子是资产。
资产和负债,用一个简单的表述就是:资产是专门往你口袋里放钱,且不需要你付出劳动力;负债是无论何时都从你口袋里掏钱出去。想想负债W的房子,每月动辄好几千的贷款不就是你钱包里的那个漏洞吗?
贷款买房、创业、投资实体构成了富爸爸的永恒三部曲!
富爸爸系列实在是太多了,越往后的水准真的是不敢恭维,很多内容感觉都是临时拼凑出来,反而不如最初的基本来的扎实。我觉得大家只要看过这四本书,基本上富爸爸的很多思想也就明白了。加上如今房地产事业极度不景气,投资渠道又危险重重,大家读书的时候千万不要盲从。
7、《救救你的钱包——如何在未来十年保护你的财产》(马克费奥伦蒂诺)
我对于理财入门的书的标准是:有逻辑体系,有理论知识,讲原则,讲道理,不胡诌,不说没有依据的话,不乱推荐产品。
对于语言朴实,态度诚恳的书,我尤其偏爱。这本书写自金融危机之后,正是有过惨烈的现实教训,所以才会有正视的态度。其中最棒的是第二章,他会告诉你“自己的财产命运需要自己去掌握,不要盲从,不要跟风,更不要不懂装懂”。这本书没有太多凑字数的废话,也没有太多不靠谱的建议,即便简单,但真诚。
8、《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1)(高得诚)
这本书出到第三集了,我翻完之后最感慨的是,这些韩国人真的很会利用这种方式来赚钱。
这个系列的第一本当年在国内风靡一时,我自己都买了一本,确切的说,我开始研究各类存钱方式,也是源于这本书的第一个系列。书中的故事并不让我害怕,描述的方式太不靠谱了,特别容易出戏。但是它利用“复利”给我描绘了一个遐想的未来,只是是否最终成为了“瞎想”,我不知道。
但是当时我自己的感觉就是:如果我现在开始攒钱,然后开始学习投资,每年10%的收益率,也许我就可以在10年后拥有W。瞧,那个时候的我多简单,以为W是多么了不起的功绩。光是能够让人产生一种“积极攒钱变得富有”的想法,本身就是一种本事。
就好比有些人天生就有渲染能力,既不让人产生厌烦情绪,又能够将人的情绪调动起来,很厉害。
9、《钱不要存银行》(胜间和代)
一个善用时间、金钱善待生命的新女性,当然这个解释有点俗套,可是她好像就是如此的人。
胜间的书有个特点:简单、明确、逻辑性强。胜间的书中读不出强迫感,却很真实可行,这对很多打算模仿她经历的人而言,是完全可操作的。那么在这本理财入门书中,她也表现的很好。用身边唾手可得的故事作为例子解释各种理财元素,生动而清楚。
当然大家要小心一点,日本的经济环境跟国内是不同的,所以很多“建议”需要举一反三,重新思考。如果这方面能力欠缺,非要作者手把手教的话,可能读这本书收效就不会太大。
10、《邻家的百万富翁》(托马斯斯坦利威廉丹科)
这本书最厉害的地方是大量的数据和图表,主人公很多时候是一个旁观者,带领读者去看待美国中“百万富翁”的思维和生活工作方式。
用大量的事实依据告诉我们,努力勤奋加上合理的投资可以拥有很好的生活。虽然对于我而言,失败比成功更加有借鉴意义,但是这本书提供的“成功人士的诸多优点”也还是有操作性的。比如低调、勤勉、节俭、谨慎都是为人处事最根本的原则。
书中还提到很多有关职场、时间管理方面的建议。这本书还拔高了“财富”的意义。这些人成为百万富翁后,从未觉得自己可以松懈并且可以尽情享受了,而是依旧保持低调地生活。因为生命中还有很多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值得我们去做。
11、《穷人缺什么》(古古)
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理财的书,是一本告诉你“为何自己是穷人,而其他人是富人”的书。
一直觉得一个人想改变自己的生活,只读大量的“生活整理术”、“时间管理”或者“职场技能”是没有用的。只要他思想上不想改变原本的生活,只要他内心没有痛改前非的冲动,那么任何技能的灌输都只是浪费时间。
比如,一个从未对自己的浪费感到羞耻的人,永远都不会节俭起来;一个从未被债务逼迫得活不下去的人,也不可能痛改前非的开始储蓄。
人的改变是需要由内而外的冲动来指引,这也是很多人需要宗教信仰的因素之一。古古会告诉你,当同样的一件事发生在眼前,穷人会如何思考,而富人又会如何思考,不同的思考角度往往就会决定他们未来的命运。
12、《金融的逻辑》(陈志武)
13、《为什么中国人不富有》(陈志武)
14、《理性亢奋》(陈志武)
陈老师的书跟在古古的书有这类似的地方,他们都在努力的破除我们对于金融市场的一些迷思。
有人会说,迷思那一定很难懂。其实越是让人深陷其中的陷阱,往往越是简单。而我们身边很多人也许会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表现的认真谨慎,可一旦牵扯到金钱和证券市场却会变得极其糊涂和愚蠢。
大家自问下,身边是不是存在这么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大妈买白菜的时候比价比的跟什么似的,可是一旦买起黄金或者股票,跟不要钱一样的抢,这不是很荒谬吗?买白菜的风险明显低于买黄金和股票,可前者货比三家,后者飞蛾扑火。
读陈老师的书会告诉你,为何在中国,“家”时常给年轻人以束缚感,为何年迈的父母们总是展现强硬的家长制作风,为何不养老会成为极大的罪孽,背负不孝的罪名等等。
02社科篇
15、《激荡三十年》
16、《大败局》
纪实文学写的好,非常需要功底。
吴晓波的两套书——《激荡三十年》(上下)、《大败局》(ⅠⅡ)足以代表他的实力。其实这里更加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他立足点不是“成功学的传播”,而是“失败的警示”。他反复在问,“为何他们终究归于失败?”
我常跟朋友说,你可以去跟成功的人士交流,寻求他们的成功经验,但更多的时候,失败的同仁才最有启发。
成功往往是因为多种因素的巧遇,而失败却是因为基本元素的必然。跟踪那些失败的教训,查找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毛病,及时的纠正,往往会少走很多的弯路。而成功的路径很多时候是独径,走通一次却再也无法复制第二次。
17、《不得往生》
18、《大江东去》
19、《艰难的制造》
阿耐的小说中,最出名的是《大江东去》,而我最爱的却是《不得往生》中的许半夏。宋运辉主角光环太耀眼,他的仕途之路看似艰辛,但很多机遇却是不期而遇。
这上面的书加起来估计得有W字,大家掂量下,花一个月的时间来感受下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人情风貌,世事沧桑,还是有价值的。或许可以勾起你很多童年的回忆,或许可以让你从中获得某些启发去重新审视当下的生活。
如果各位有兴趣读完了这万的书,我们继续往下走,终于开始研究投资的问题啦!
20、《解读基金》(季凯帆)
21、《共同基金常识》(约翰博格)
这本书非常非常厚,当时买到手吓一跳,也太多字了吧。
可是一分价钱一分货,字字珠玑,说了基金发展史,说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更讲述了基金投资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不过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美国的共同基金成长时间早与中国,还不止一年两年,加上两国国情和证券市场环境性质不同,所以一定要学会辨证思考。
不是任何好的方式拿过来都适用的。可以通过读LAOK的书,初步了解基金是什么东西,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然后思考并且搭建自己的投资理念。LAOK在书中提及的那些股票型基金,放置到现在的市场环境,应该不会是好的建议。所以大家要记住,学习方法,而不是复制他的选择。
03股票投资理论篇
决定研究股票投资,肯定会面临一个问题,选择哪类人作为自己的偶像,偶像的性质往往会决定自己研究的走向。
比如我的偶像是查理芒格,这就决定了我选择的方向是左侧交易或者长线交易,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anmaomaos.com/tzyhlx/542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