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卖25万亿,银行靠基金赚疯了

40岁的胡可,是一名三线城市的银行理财经理,最近的市场行情令他有些苦闷。年,凭借火爆的行情,他拿下了0万的基金销售提成,同时被推举为支行的销售冠军。一时间,胡可有些飘飘然。工作近20年,胡可从未如此扬眉吐气,老婆对他也是语气温柔了许多。但是随着年春节后市场的快速回调,基金市场迅速转冷,胡可的销售工作陷入了困境。一边是新基金卖不动,“两个月了,销售业绩还不如去年半个月的”;另一边,是深陷亏损的投资者不断打来的电话。国内上市银行近日公布的年报显示,年仅以工商银行为代表的0家银行,就卖出了2.万亿的基金产品,在代理基金业务上,招商银行就实现了近百亿的收入。胡可的出色业绩,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不少理财经理都赚得盆满钵满。然而,基金市场火爆背后,不仅有投资者的自我选择,也有银行渠道满满的套路。迁徙的基民王圣楠是一名基金小白,年偶然开始投资基金后,万元本金,赚了元收益。于是她加大了对基金的持仓,一口气买了0万元的基金。按照此前的构想和银行理财经理的说法,她将今年的收益预期同样定在了30%,幻想着年底,能够赚3万块钱。然而,春节后基金市场的暴跌,令她措手不及。截至4月初,0万元本金已跌去三成,变成了7万元。“若想拿回本金,至少还要再涨个0%”。现在的股市行情,获取0%收益谈何容易,王圣楠陷入了两难之中。这0万元,是她上班3年来的全部积蓄。本想着购买基金,收益比银行理财高,如今本金都难以保证。如果匆忙离场,王圣楠又颇为不甘。备受基金回调困扰的还有洪炜。年底,他把理财产品到期的20万元一股脑地投进了基金市场,现在已然亏掉了万多。洪炜则是一步步慢慢跳到基金这个坑里的。年6月,在理财经理的建议下,洪炜将信将疑地“试水”了基金,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短短半年时间,取得了24%的收益。尝到了赚快钱的乐趣后,洪炜萌生了由理财转入基金市场的想法。同时,他还拉来了几位朋友,一起买了00万的产品。不过,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大家都变成了“负翁”。“现在最难面对的就是我那几个好哥们儿。”洪炜无奈地表示。事实上,像王圣楠、洪炜这样的投资者不在少数。银行理财经理胡可告诉市界:“很多理财客户转为配置基金,这个转变在年就已经比较明显。”年随着A股市场转好,基金赚钱效应凸显,“炒股不如买基”逐渐成为共识,基金行业日趋繁荣,基金规模屡创新高。习惯了理财“保本”的投资者,盲目进入基金市场后,很可能会水土不服,因为很难接受本金的亏损以及短期巨额的波动。“大家只是看到了高收益,却忽略了并存的高风险。”开源证券研报表示,年以来,以银行理财为代表的低风险、低收益金融资产的到期赎回,可能是居民购买基金入市的重要资金来源,而过去基金的赚钱效应,无疑将这一点放大。这恰巧证明了胡可的说法。作为居民理财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理财和基金支撑起居民财富升值的半壁江山。在规模上,银行理财曾始终力压基金一头。不过,经过年基金的奋起直追,不管在规模还是收益方面,银行理财都遭到了空前的碾压。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年年底,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合计9.89万亿,逼近20万亿大关。同期全市场33家银行机构存续理财产品的存续余额仅为9.9万亿元,已被基金行业赶超。收益上的巨大差异,是理财客户涌入基金市场的重要原因。年,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48.2%,而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已降至3.8%以下。银行缩减理财产品一方面缘于资管新规要求,另一方面,也在于投资者对于理财产品接受度的下降,过低的投资收益受到投资者嫌弃。年,监管部门发布资管新规,要求资管类理财产品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银行理财也不再刚性兑付。股债跷跷板效应下,从理财产品流走的资金没有回流,而是转身进入了赚钱效应更好的基金市场。肥美的代销生意事实证明,想来基金赚钱没那么容易。面对春节后的巨大回撤,王圣楠和洪炜非常焦虑。银行理财经理作为推荐方,成为他们郁闷情绪宣泄的出口。基金刚刚开始回撤的阶段,是投资者最不安的时候。“整天都会收到客户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anmaomaos.com/tzyhlx/54153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