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我国商业银行的价值管理体系和功能

导语

商业银行的价值管理,是要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统一和平衡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形成比较稳健的体制和机制,实现可持续增长。商业银行的价值管理是一个复杂、全面和系统的体系。本文从绩效管理、资本管理、风险管理、市场管理和人力资本管理五个方面,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价值管理的路径、功能和重要作用。

文/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润博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张云

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但利润最大化并不完全等同于价值最大化。衡量价值大小的标准,除利润外,还存在不同维度:一是商业银行的股票价值,可以通过股价和市值来评估。市值的大小和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有内在联系,但并不完全挂钩,股价高低也是同理。二是商业银行的价值还可以分为社会价值和企业价值,在社会价值中盈利能力是重要依据,但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也是评判标准。政府和社会往往侧重于评价银行的社会价值,而股东和投资者则会重视企业价值。三是银行员工也有自身诉求,除了工资收入外,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荣誉感、工作环境和自身感受也是追求目标。盈利水平高、银行规模大、声誉好对于吸引优秀人才很有帮助,但盈利多并不一定就能留住人才,大银行的人才流失已经是普遍现象。商业银行的价值管理,就是要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把各方面的利益诉求统一和平衡起来,形成比较稳健的体制和机制,实现可持续增长。具体路径是通过绩效管理、资本管理、风险管理、市场管理和人力资本管理来组织和实施。

绩效管理对商业银行价值管理的重要作用

绩效管理是商业银行通过一套科学的财务管理指标体系,准确及时完整地搜集银行经营管理信息,经过多维度的分析和验证,较好地体现商业银行追求价值最大化的原则,动态地平衡收益和风险、速度和质量、规模和效益、长期和短期、宏观和微观之间的利益关系,将商业银行引上持续稳定的发展轨道。

商业银行的绩效管理功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监管性绩效评价体系,由银行监管机构通过对银行上年度或基期的财务报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对银行下年度或报告期的经营行为施行指导和管理的评价意见,如财政部或银保监会颁布的绩效评价体系;二是中介机构的绩效评价体系,由银行业公会、金融权威刊物、专业评估机构(如穆迪、标准普尔等评级机构)以及一些著名的投资机构依据银行提供或公开披露的信息所作出的评价意见;三是商业银行自身的绩效评价体系,是商业银行董事会对经营管理层或商业银行的上级行对下级行建立的绩效评价体系。虽然这三个层次的绩效管理的发起者和定位不同,但对商业银行改进经营管理、控制风险、提高价值创造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案例一:财政部对注资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体系和指标

在财政部的评价体系中,关键绩效指标共分为四个维度,并且都有不同的权重:盈利能力(25分),经营增长(20分),资产质量(25分),以及偿付能力(30分)。

从各个维度具体的细分分值设计中可以看出:第一,财政部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和资本偿付水平十分重视,立足于引导商业银行向持续稳健的方向发展;第二,传递了要求商业银行必须节约资本、实现集约经营的导向;第三,设置成本收入比指标,达到减少费用、节约成本、增加利润的目的;第四,利润增长率指标意味着在银行利润增长较快的背景下,仍然需要保持相当的增长速度,对商业银行将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在对商业银行进行四维度考核评价的基础上,财政部还附加了增减分的因素,特别对涉农和中小企业贷款增设了加分项,对商业银行的导向作用比较明显。

据悉,从年开始,财政部又将对社会贡献指标正式列入考核维度内,引导商业银行更多地承担和履行社会职责。不仅如此,财政部对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体系采取了达标计分的方法,列出的等级计分标准比较严格,一般商业银行达到良好级别都十分困难。

案例二:银保监会对各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体系和指标

银保监会对商业银行的监管评价体系与财政部密切衔接,仍然采取设立标准值和百分计分的方式,根据考核评价得分套入等级行标准,再根据等级赋予商业银行相应的市场准入及其他激励约束政策。

在这套指标体系中,银保监会分别设立了监控指标和监测指标。监控指标是要求必须实现的,具有强力作用,纳入挂钩指标体系;监测指标则是引导性的,需要商业银行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anmaomaos.com/tzyhlx/54068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