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观点浅析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体系
从金融机构分类,国内的投资银行业务分为证券公司类投资银行业务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不同的商业银行又根据不同的发展历史以及自身选择的原因,其投资银行业务略有不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根据是否包括资金业务或者投资业务分为以中间业务为主的投资银行业务模式和包括交易型业务在内的混合型投资银行业务。本文讨论的是以中间业务为主的投资银行业务模式的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及选择。
1
一、以中间业务收入为主的投资银行业务模式简述
以中间业务收入为主的投资银行业务模式的主要业务包含经纪型业务和顾问类业务。
经纪型业务,也就是根据国家发放的牌照开展的证券承销、分销以及代客买卖。由于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金融机构改革,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分业经营,目前的商业银行证券经纪型业务仅包括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从事相关债券的经纪型业务。这类业务的客户选择也完全从商业银行传统的贷款、结算类客户中按照一定的标准,例如外部评级等,筛选出来。顾问类业务也就是利用商业银行在金融产品、客户群体、以及信息服务方面的优势向目标客户提供诸如并购、基金、财务顾问等顾问类服务。此类业务由于向客户提供服务类的业务,因此只要面临的风险为合规和操作风险。
1
二、风险识别
风险体系的建立首先要进行风险识别,并根据不同的风险管理目标及自身风险偏好对不同类别风险的优先等级进行分类。
(一)企业各类风险的识别
作为被服务的企业的相关风险是投资银行业务首先要考虑的风险。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债务偿付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所有因素进行分类,一般分为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政策风险等四大类。
1.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风险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和其他财务结构不合理、资产流动性较差、债务规模扩张较快、未来资本支出大幅增加及未来项目收益不确定、受限资产占比较高、非经常性损益占比较高、衍生产品公允价值变化较大、或有负债规模过高、重大会计科目变动幅度较大等财务因素引起的风险。
2.经营风险。经营风险主要是指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前景、行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产品供求及原材料价格波动、行业竞争加剧、商业周期或产品生命周期的影响、市场饱和或市场分割、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市场占有率下降、进出口业务规模较大的企业面临汇率及贸易环境变化等风险。
3.管理风险。主要是指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不完善,与控股股东及其他重要关联方存在同业竞争及重大关联交易,公司担保金额较高,子公司较多、跨行业经营及内部股权关系复杂,发行后重要股东可能变更或资产重组,高危行业可能面临安全生产事故等导致企业管理层、管理制度、管理政策不稳定的风险。
4.政策风险。政策风险主要是指因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可能发生变化对企业产生保护、税收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经营许可制度、外汇制度、收费标准、国际反倾销政策、反补贴或特殊保障措施、各国政策差异等方面发生变化而对企业的影响。
5.其他风险。其他风险主要是指因不可预测的重要事件,例如近期发生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对于企业经营发生重大的影响进而可能影响其信用的风险。
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在表现上最终体现为经营状况,具体表现形式是财务报表。
(二)投行业务风险的识别
企业面临的风险相对于商业银行最终体现的是企业的流动性风险,也就是信用风险,以及业务的合规性风险。
1.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在表现上是企业的资产(主要是流动资产)变现的能力以及在短期内获得融资的能力,一旦企业的流动性出现恶化,那么就影响其还款的能力,在市场或者商业银行角度就是要面临企业的信用风险的增加,甚至损失。这也是商业银行投行业务主要处理及管理的风险。
2.合规性风险。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合规性风险主要来源于一是否执行国家的宏观经济及产业政策。二是是否执行了监管部门制定有关金融行业政策。三是是否执行了商业银行作为公司整体所采取的风险偏好政策和相关规定。四是是否执行了投资银行部门作为具体业务管理部门的有关政策、制度。
1
三、商业银行投行业务风险管理体系
(一)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层级
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体系从风险层级的角度来讲就有三层,第一层级是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及产业政策的风险偏好。这一个层级是整个风险管理体系的最高层级,也是整个风险管理体系建立的基础。第二层级就是银行作为一个集团,从公司的角度出发建立的风险偏好。这个层级的风险管理体系是公司层面从自身经营、发展及战略选择出发制定的一整套风险偏好体系。这个风险偏好体系也是投资银行业务选择在实际操作层面中最重要的执行标准。第三个层级就是投资银行业务作为有别于传统商业银行贷款类业务,应根据市场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制定符合本身发展的风险管理体系。这一个层级是整个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就不免要解决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作为商业银行主要收入来源的贷款类客户的风险体系和标准与投资银行业务之间的关系问题。完全按照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标准无法满足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作为商业银行内的投资银行业务不可避免的要执行第二个层级的要求,也就是整个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和客户选择标准。处理这个问题也是第三个层级风险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其中顾问类业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除按照第一层级及第二层级建立分级服务客户体系外,更应该按照第三层级建立自身的合规和操作风险体系。
(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定位
1.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必须先有目标,管理部门才能识别影响目标实现的潜在事项。一是要认识到风险管理不是等同于绝对零风险,也就是说管理的目标不是没有风险。而实际上无论多么先进的风险管理体系都只能为企业相关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而非绝对的保证。作为商业银行,本身就是经营风险的企业,要选择的目标是在可承受的范围内的风险,一般采取的是市场平均风险或者指数的原则。
2.明确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之间的关系。合规管理或者说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相互独立的。两者在某些方面确实也有一定重合,合规管理更加侧重的是现有制度、政策、法律法规的执行以及监督。而风险管理更加侧重的是在既定的风险管理目标之下,企业或者说具体业务部门应该:一是风险识别,也就是在一定时间内对于面临和将要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二是风险评估。也就是对于所面临的各类风险及其损失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测量。三是风险分析,也就是对于风险发生的驱动因素、来源、影响进行分析以便于下一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或者变更某些管理目标。四是风险计划。也就是对于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所采取的应对策略和行动步骤。五是风险控制,也就是制订和执行政策、策略、计划以确保风险应对得以有效实施。六是风险跟踪。也就是比较风险管理政策、措施与实现的风险管理目标的差异情况,并对发生的风险进行及时通告,并定期通报业务开展的风险的情况。七是风险监控。也就是对于投行业务进行全面的监控。
(三)风险管理体系流程化的建立
不能讲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仅仅理解为建章立制。其实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是要置于业务日常管理的整个过程中,作为一种常规运行的机制来建设。风险管理体系流程化是指明确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业务部门及人员、风险管理部门及人员、审计部门及人员的职责及分工,并将其工作内容明确,既不能管理缺位,也不能越俎代庖。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一是要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二是要建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测评、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在内的风险管理体系。三是要将风险应对措施落实到制度、组织、流程和职能当中。四是建立明确的职责分工的流程化体系。形成符合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支持其经营目标的实现,满足国家、监管机构以及企业的要求。
作者:卜庆东
总行投资银行部重要说明
本研究报告的原始数据来源于官方统计机构和市场研究机构已公开的资料,但不保证所载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我们有权随时补充、更正和修订有关信息,但不保证及时发布。本研究报告不代表中国建设银行的观点和意见,不构成对阅读者的任何操作建议和投资建议。本报告(含标识和宣传语)仅供参考,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上网、引用或向其他人分发。如有未注明作者及出处信息,请版权所有者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中国建设银行投资银行部对于本免责声明条款具有修改和最终解释权。
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anmaomaos.com/tzyhlx/538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