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1万元15个月仅赚9元理财刺客
编辑丨中鼎控股集團
高温天气让很多人见识了“雪糕刺客”,没成想,银行里竟然也藏了“刺客”!
那些看着预期收益不错的理财产品,等到期时,你实际拿到手的收益却低到离谱,就像刺客狠狠刺伤你的心,让你猝不及防。网友们称之为“理财刺客”。
当“1万元银行理财15个月仅赚9元”的话题发布时,注定会登上热搜。
在中国,大众参与度最广的投资渠道有三种:楼市、股市和银行理财。
这其中银行理财因为门槛低、收益平稳,是很多家庭投资的压舱石。
从年1月1日起,资管新规正式落地实施。这其中影响我们最大的就是打破“刚性兑付”,理财产品不再“托底保本”。
买银行理财产品开始像买股票、基金一样,投资者要自负盈亏。
虽然新规今年才正式实施,但是过去几年银行已经逐渐剥离保本型理财,提前过渡了。
所以这两年,“踏实可靠”的银行理财频频出轨,让很多有着“银行信仰”的投资者吃了大亏。
“刺客”横行,“1万元银行理财15个月仅赚9元”的悲剧,引发众多网友吐槽自己连本金都亏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正在逃离银行理财,闲散资金又将何去何从?
保本时代终结,银行理财也会亏
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认知,买银行理财最起码要保本。事实上,这样的认知在此前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从资管新规实施后,一切就都变了。
年发布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年正式通过后,净值型理财产品全面取代此前的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资管新规今年结束过渡期正式落地,彻底打破刚性兑付。
据官方数据,截至年底,保本理财产品的规模已清零。银行理财彻底告别保本时代。
现如今,银行理财产品也会亏损,这与它的算法息息相关。
资管新规前,银行理财产品用摊余成本法计算收益。这种方法的特点在于每天都可以计提收益,没有波动风险,收益看上去就像一条缓缓上升的直线。
资管新规落实后,采取净值法,就跟基金一样,净值每天如实上报,有涨有跌。
摊余成本法,看着“美好”,其实是银行承担了盈亏,一旦亏损,银行会通过“期限错配”等手段将亏损补回来;而净值法就是明明白白的把盈亏摆在你的面前,银行不再帮你“摊平”风险。
此外,业绩比较基准也是让很多人被“刺伤”的原因之一,其实是跟年化收益混为一谈了。
通俗来讲,业绩比较基准只是银行对理财产品设定的一个投资目标,他们试图努力做到这个程度,但事实上能收益多少并不一定。
往往可能是,银行给你画了个大饼,结果你只收到了上面的一粒芝麻。
据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显示,年上半年到期的封闭式产品中只产品披露了业绩比较基准,有9.42%的产品到期收益未达到业绩比较基准中枢。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到期的产品中,业绩未达标的产品数量接近只。
在市场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多家银行发布公告下调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希望能降低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减少“理财刺客”带来的刺痛。
“理财刺客”来袭,投资者如何避免?
今年很多银行理财表现不好,行业普遍的看法是因为资本市场动荡。市场不再能“躺赚”,对投资者专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了。
事实上,大多数用户并不清楚银行理财的钱用来投资了什么,但我们需要知道一个基本逻辑:银行理财不等同于银行存款,低利率的银行理财大概率投资的是相对稳定的项目;利率越高,意味着其对应的风险也就越大。
不过,银行理财出现亏损的仍然是少数用户。数据显示,截至6月28日,市场上存续的净值型理财产品数量为只,出现浮亏的有只,占总量的2%。
对于纯小白投资者,银行活期或定期仍然适合,可用于短期内理财。但对于有一定金融知识的人来说,基金的信息相对透明,可以自己“做功课”,收益主动性更高。
当然,想要资产升值保值,最终还得靠合理的资产配置。
银行存款、理财,是一种相对短期的资金储备方式,适合1-5年内的资金规划,在家庭总资产中占比控制在40%左右为宜。其中,国债、债券基金等,都是不错的稳定配置。
如果你仍然对保本念念不忘,可以考虑目前市面上仅有的几种刚性兑付的理财方式:国债、50万以内银行存款,以及将利率写进合同的储蓄型保险。
剩下的钱,一部分需要确保流动性,以防不时之需,诸如生病、意外、失业等应急,这部分占比通常在20%左右,这部分并不追求收益,只确保流动性和安全性,货币基金等就是比较好的选择。
30%左右可以考虑风险投资,例如参与二级市场,股票、基金,一些企业的股权项目等,享受时代发展带来的红利。
当然,毕竟是风险投资,需要投资者有一定的金融知识和经验。如果自身专业度不够,又想赚取经济发展部分的红利,则可以寻求专业投资经理或投资机构的帮助。
这30%的风险投资资金里还可以拿出一小部分,尝试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我们称之为机会型投资,诸如元宇宙等。
机会型投资,主要是投资一些看不懂,又是未来趋势的东西,最坏的结果就是资金打水漂,而这占比很低的资金并不会对生活造成不可承受之风险,相反,一旦踩中风口爆发,就能有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回报。
剩下10%的资金配置必须留给日常生活,用作短期消费。
总而言之,可以替代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很多,高收益必然相伴高风险,低风险必然对应低收益。投资者在进行投资理财时,一定要仔细阅读理财产品说明书,谨慎投资,方能让“理财刺客”无计可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anmaomaos.com/tzyhls/546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