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聊聊真实的欧美投行一关于百万年薪

北京雀斑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210304/8714638.html

我是Ling,80后,现居荷兰,育有二娃的心大职场妈妈。十多年一直在欧洲大型金融集团管理岗位摸爬滚打。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梦想帮助更多人加速成长。

上周我在法国度假,和还在投行(InvestmentBank)工作的老友聚了几天。

我们已经认识十多年了,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夕作为某欧洲大行投行管培生一起入职。虽然后来我留在了管培生同期口中的”养老院"-买方资产管理,也算是半只脚踏入过投行,认识不少业内人士,也在内部目睹过金融市场最癫狂的顶端和急剧坠落的时刻。

好友这些年辗转欧美,香港,新加坡各大金融中心,八卦那是一箩筐。我们就就着法国乡村夕阳下的田园风光,喝着刚从当地酒庄买来的葡萄酒,磕着瓜子,闲聊起种种人和事,也是百感交集。

PhotobyphotoniconUnsplash

投资银行这个行业,对于打工人来说,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收入都可以算是金字塔的顶端。我也看到国内近年来金融岗位的趋之若鹜,拼名校,刷题,刷实习,就是为了挤进这个看似光鲜亮丽的行业。

那我就带你来看看欧美投行(中国情况不一样,下次聊)里的那些不为常人所知的事吧。

一下笔就停不住,又写了上万字,计划分几篇发。既有八卦又有干货,想到哪写到哪:

-投行到底是做什么的?行业文化

-他们的挑选标准和工作状态是什么样的?

-投行女的生存和发展

。。。

1theycanselltheirmomtoanyone

讲故事前先做个科普。

投行的全称是投资银行,于是很多人会认为,它的主要的功能是进行投资,其实恰恰相反,投资银行并不是一个投资机构,也几乎不会以投资作为主营业务。

投资银行更像是一个为投资提供各类服务的金融机构。在传统的投行定义中,投行最核心的业务有两块:

融资部门(在欧美一般称为corporatefinance)和交易部门(salesandtrading)。

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卖方机构(金融服务提供方)。关键词来啦,卖方!投行的前台都是出来“卖”的。

-投行部:卖的是企业融资服务(上市,并购,增发,等等)-销售交易部:卖的是流动性服务(做市,黑池,等等)-研究部:卖的是行业研究报告-金融资讯供应商:卖的是终端机和数据

那投行长啥样?刚入职时我们一群菜鸟被带着参观本银行的交易大厅(dealingroom,长下图这样,实景比这更震撼)。

在这里工作的大部分是投行的交易部门。融资部门就和普通的金融企业办公室没有太大区别(装修更高端,挂在墙上的收藏画更稀有吧)。

当时领头的经理随手指着一群人说,"thosearesales,theycanselltheirmomtoanyone"(这些是销售,他们可以把他们的妈卖给任何人)。

虽然这是一句玩笑话,但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投资银行,这个离钱最近的行业无限趋利的现实。

而且,是一群智商或学历超高的人,把一堆99%的人都根本搞不懂的金融产品和交易策略,用高超的手段卖给任何他们想卖的对方,政府,企业,基金。。。

如果你对年金融危机有所了解的话,它的起源就是“聪明又创新”的投行把信用不好的贷款包装成金融衍生品,然后分别卖给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

不好卖的产品?找个评级机构评个AAA,又是好产品开卖!子子孙孙无穷匮,五千万的住房贷款,后面可能附着着20亿的各种衍生品哦。

不良违约一多,底层的债权钱收不回来,叠加在上面的所有债券就都完蛋。贷款还不上,房子会被银行没收拍卖,增加了房市供给,压低了房价。

这样的情况一多,本打算好好还贷的人一看,晕,我的房子的价值已经跌到还没我未还贷款多,那我干脆不还钱了,房子也不要啦。于是房子又被没收进入房市,进一步压低房价,最后房地产崩盘,很多人无家可归。

此处推荐电影《大空头BigShort》和《商海通牒MarginCall》,很真实地还原了年金融市场的残酷和疯狂。

3百万年薪的挑选标准为什么选择投行?不少人会说,因为这里挑战大、成就大,能快速积累财务和社会地位呀!对,就这么功利和直接。的确投行可能是能在短时期内涨到百万年薪最快的行业了,在中型到大型的投行内,第一,二,三年的基本工资一般为(美元):85K,90K和95K。Associate的工资范围则一般在K-K之间。还不算70%-%的奖金(年景好的时候更高)。我这么些年看来,在金融行业中真正对金融拥有浓厚兴趣的人是小众。很多人并不是为了兴趣而来,而是来了之后再去寻找自己对所分配到的行业组或产品组产生兴趣。就好比旧社会结婚后再想办法爱上自己的配偶一样,能喜欢是福,喜欢不上也是常态。这种情况在未入行的学生人群中更为明显。大家普遍都是为了薪酬和逼格这类的原因去应聘。

你可能会好奇,投行喜欢招什么样的人?

我是从西欧入职,整体来说没有像美国(也是顶级投行的老家)或其他金融中心那么竞争激烈。

一般来说,投行都是喜欢名校出身(顶级投行都有目标学校清单),脑子快,自信,表达能力强,形象好(不是硬性条件,但可加分)。

此处可参考某大投行挑选候选人面试时的评分项目。

Passion–对工作的热情(要有野心)

Adaptability–适应能力(抗压能力强)

Teamwork–团队协作能力(会处理冲突和知道如何携手共进)

Communication–沟通能力(表达,逻辑思维能力)

Personable–讨喜能力(情商,性格特质,形象等)

Technicalknowledge–硬技能(会计,金融建模,分析能力,编程等)

说实话,这些评判标准都是比较主观的,所以候选人展现出来的气场和团队的契合度是很重要的。投行的人都喜欢招和自己相似的人,比如workhard,playhard。最好在工作学习搞得好的同时有一项体育特长,比如跑马拉松啊,骑越野自行车啊,我的同期还有几个搞铁人三项的。。。多才多艺是附加值,投行喜欢“能令自己有趣”的人,因为他们认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承受住在投行工作的巨大压力......(毕竟投行加班、熬夜、出差是常事)投行喜欢名校毕业生,一方面是普遍认为名校毕业又能搞好社会活动的人抗压能力强,对自己的事业有企图心,这是竞争激烈的金融行业所必须的;另一方面是要体现收费这么高的金融服务的逼格啊,还有客户里不少也是校友,拉关系勾兑业务更容易。投行还有一个特征,那就是二代特别多(现在监管更强,互联网行业兴起,可能会少些)。我当时工作的楼上就是某王子的办公室,荷兰各大财富榜上的不少后代都在这里工作。

我们聊天都会知道谁谁谁是VIP,谁老爹是监管机构/政府官员,谁是上市公司董事长塞进来的...

但基本上就是少部分VIP提供资源,剩下一大堆名校草根负责把事情做得漂亮,所以他们和我们也不是一个工种,不可类比。如果你希望干到投行的顶端,那肯定还是需要资源的,至少你有了资源,可以干的很顺利。老百姓家的孩子,如果情商高、肯努力,也能在行业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有些资源是天生的,有些资源是可以自己努力取得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地方和纸醉金迷是离不开的。我没见过什么大场面,但还记得总部门前的那几个酒吧一到周五下班后的狂欢。那时候我们去只需要报个部门号码,豪饮也不用自己买单。还有不少身材火辣的“猎女们”穿梭其中,都是这个行业中的一个剪影。插一个八卦,我有个在美国投行做交易员的朋友有次和销售一起去韩国出差。接待方对他说:“你们想见那个明星,我们都可以安排。”虽然当时我朋友对此兴趣不大(后来被我们狂吐槽),没提需求,但从后来在网上爆出来的那些事件来看,这也不是不可能。这个光鲜的行业里也有冷酷也有欺诈,以及身在其中那种夹杂着优越,恐惧,和极度身不由己的滋味。那在拿到百万年薪之前,你需要经历什么样的锤炼呢?请期待下篇。如果你对投行有什么问题或者经历分享,请在留言区留下你的足迹哦。

-END-

想获得第一手职场经验和成长?与Ling还有高质量高素质群友实时互动?想了解Ling的高效个人成长一对一辅导?请扫码添加运营助手。申请时标注(入群或者一对一咨询)。《入群规则》1.禁止发广告和推广;2.文明交流,不灌水,不发攻击性信息。往期精彩回顾

亲爱的读者们,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

因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anmaomaos.com/tzyhls/5430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