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党委书记陈四清一行赴咸阳调研定点
作者:总行党务工作部
本文共字,阅读大约需要16分钟
初冬的渭北旱塬,天阔云舒。
在各地掀起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热潮之际,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四清同志和党委委员、副行长刘强同志一行,代表新一届党委奔赴陕西咸阳调研定点扶贫工作情况,不仅带来了中国银行对北四县贫困群众的厚爱,更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带到了基层一线、带到了贫困群众中间,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
调研组同咸阳市委、市政府领导座谈
11月22日,调研组一下飞机,就马不停蹄地同咸阳市委市政府领导、“北四县”县委书记以及参与扶贫工作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召开座谈会,研究扶贫工作,听取意见建议,督促检查地方落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的情况。第二天一早奔赴永寿县渠子镇两个深度贫困村,调研产业扶贫项目,同村镇干部和部分村民进行座谈,看望慰问贫困户;走进中学校园,参加扶困助学精准扶贫捐赠仪式。
“中国银行给咸阳群众带来的温暖,
我们将永远铭记!”
大国大战略,大行大担当。扶贫助困,是百年中行担当社会责任的生动体现,更是中国银行30多万员工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庄严宣誓。
对于中国银行的扶贫项目,咸阳市副市长程建国如数家珍,他动情地说:“中国银行的定点扶贫,给咸阳群众带来了切实的温暖,对咸阳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将永远铭记!”
“咸阳既是大秦故都,又是一片红色热土,来到这里倍感亲切,倍感欣喜,备受鼓舞。”去年9月20日至23日,时任中国银行行长的陈四清到咸阳调研督导定点扶贫工作,时隔一年多再次踏上这片热土,陈四清书记不禁感慨:“感到亲切是因为又见到了咸阳的父老乡亲,他们真诚善良,朴实勤恳;感到欣喜是因为看到了咸阳市脱贫攻坚的成效,不少贫困户已经脱贫,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受到鼓舞是因为在咸阳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全市上下一盘棋,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奋力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党委书记陈四清在座谈会上讲话
随调研组一同到来的,还有中国银行三十多万员工通过“公益中行”扶贫平台对北四县贫困群众的关切。中国银行员工帮助“北四县”卖了多万的农产品,沉淀了多万公益扶贫基金。更为重要的是,这里凝结了中国银行员工对“北四县”贫困群众的感情。他们不但自己买农产品,还发动朋友亲人买,或是自己购买作为礼物送给友人。
足不出户就可以轻松赚钱,轻点屏幕就能够买卖四方。仅仅一年多,“公益中行”平台就让北四县群众尝到了“触网”的甜头,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加入其中。调研组的同志指出,平台建设有力推动了贫困群众商品经济意识的形成。
“仅仅是公益平台和消费扶贫,还解决不了贫困的根本问题。扶贫,不仅要扶智,还要扶志。”结合“公益中行”扶贫平台,调研组的同志细细剖析,平台还应教会贫困群众如何赚钱、如何经商,培养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这才是方向。相比于短期内的赚钱脱贫,平台要更注重想办法解决贫困群众的思想问题,让北四县的贫困群众慢慢的培养市场意识、商品意识、网品意识,这样才能拔掉穷根。
咬定青山不放松,一锤接着一锤敲。面对北四县扶贫新形势、新任务,新一届中国银行党委在坚持上一届党委确定的“用好四种力量,做好十个一批”的扶贫工作思路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产业扶贫,聚焦教育、健康、养老等民生领域,聚焦深度贫困村;坚持“输血”与“造血”、融资与融智、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着力构建长期脱贫不返贫的扶贫模式……
受益于“公益中行”扶贫平台的贫困农民
宏大的事业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同心努力。咸阳北四县的扶贫工作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历经中国银行四届党委的接力传承。
近年来,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四清,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国立,党委副书记、监事长王希全,党委委员任德奇、刘强、樊大志等都曾多次参与咸阳北四县定点扶贫工作。总行部门及附属机构负责人先后36批70余人次赴北四县了解研究脱贫攻坚情况,与北四县贫困群众建立起血肉联系。
“感恩!感激!感谢!”回首中国银行在咸阳北四县的扶贫历程,咸阳市委书记岳亮用三个词表达出内心的情感,他说:“中国银行党委和全行员工对咸阳市‘北四县’的关爱之情、无私帮助,咸阳干部不会忘记、咸阳人民不会忘记、咸阳历史也不会忘记。”
“既要授人以鱼也要授人以渔”
11月23日,小雪时节。
走过石子路、扬尘路、搓板路,绕过沟坡十八盘、翻过六座黄土塬,调研组一行颠簸两个多小时,来到永寿县渠子镇咀头村和张贺村,对这两个深度贫困村的脱贫攻坚情况进行实地调研。
对于中国银行干部员工的到来,永寿县群众并不陌生——“公益中行”扶贫平台,由中国银行开发,让他们的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家门口的路,由中国银行援建,让他们走出大山,也走出了贫困;一批批扶贫工作队员,由中国银行选派,无微不至的照料,让孤寡老人感受到儿女陪伴般的温暖。
调研组实地调研幸福院建设项目
步入张贺村党支部会议室,调研组的同志握着咀头村支书李普选的手仔细询问:“现在村里有多少户?还有多少人在贫困线以下?”
“村里有户人,64户贫困户。”李支书的回答简洁明了,却充满着感激之情:“多亏了中国银行的帮扶,咱村每年都有人脱贫。”得知贫困户的数量连年减少,陈四清书记脸上露出会心的笑容。
屋外,气温早已突破冰点,屋内却暖意融融。掌声再次响起,中国银行向咀头村、张贺村共捐赠万元用于产业发展和幸福院建设。
中国银行永寿县咀头村、张贺村扶贫捐赠仪式
“既要授人以鱼也要授人以渔。”对于永寿县两个深度贫困村的扶贫模式,中国银行党委制订了精准的扶贫计划——针对两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多的实际,聚焦民生扶贫,建设幸福院,为空巢老人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针对土地的实际情况,聚焦产业扶贫,发展花椒种植,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黄土高坡,寒风扑面。捐赠仪式结束后,调研组走出村委会,实地调研张贺村花椒种植基地项目。
广袤的黄土塬上隆起一个个土窝窝,经过精心培育,里面的花椒苗三年后就可以成树结果,实现花椒丰收,成为村民们脱贫的“金豆豆”。未来三年,村里还将引导群众在花椒树间隙种植中药材,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张贺村党支部书记贺金平掰着指头向在场人员介绍到,按照种植中药材亩均收益0元计算,贫困户户均年收益将达到元。花椒挂果后效益就会更大了,大伙都憋着劲在地里忙活,都盼着早些过上更好的日子。
调研组实地调研张贺村花椒种植基地项目
调研组的同志看着刚刚种下的花椒苗,不时叮嘱永寿县渠子镇镇党委书记王鹏,一定要在产品的附加值上下功夫,把永寿县的花椒种植放到整个咸阳的扶贫大背景中通盘考量,才能寻找到更好的市场,卖出更高的价钱。
“帮助贫困家庭孩子实现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在两个深度贫困村调研期间,调研组一行同村镇干部、贫困群众代表、“公益中行”脱贫助理人、“北四县”籍中银商务员工进行了座谈。
“要了解中国的国情,必须了解中国的农村;要解决中国问题,首要在于解决中国农村问题。”座谈会上,在听取市、县、村各级扶贫工作人员的汇报后,陈四清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只有解决了深度贫困村的贫困问题,脱贫才具备基本条件。现在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只有3年时间,要尽全力解决深度贫困村的扶贫问题。”
“帮助贫困家庭孩子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是中国银行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中国银行多个单位拿出不同岗位,面向北四县招聘贫困学生75人。下一步,中国银行还将广泛利用客户资源,为北四县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调研组同贫困户代表座谈
座谈会上,一位小姑娘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她叫刘萌,她的命运也因为中国银行的扶贫工作而发生了转变。
年9月,中行的同志调研扶贫工作时走访了贫困户刘萌一家,在和刘萌父亲的交谈中,了解到刘萌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有稳定工作,当即就表示为刘萌解决工作问题,减轻其家庭压力。经过笔试面试和系统的岗前培训,刘萌成为中银商务公司一名正式员工。
时光荏苒,仅仅一年多,刘萌已经从昔日腼腆的贫困户家的小姑娘,变成了谈吐大方、笃定自信的中银商务公司员工,稳定的收入也让刘萌一家顺利脱贫。
看到刘萌的巨大变化,中行的同志倍感欣慰,并鼓励刘萌,期待你在岗位上再接再厉,工作学习上取得好成绩,回报中国银行、回报社会关爱。
刘萌表示,谢谢中行关心,我和我的伙伴们一定努力工作,不辜负中国银行的殷切期望和关心培养。
中午时分,调研组一行顾不上吃饭,到访贫困户李彩侠家中。门外,一副红色的对联格外醒目:精神昂扬走进新时代,红红火火过上好日子。犹如生动的注脚,真实反映出李彩侠一家的近况——儿子、丈夫在外打工,自家的农产品通过扶贫助理人的帮助在“公益中行”扶贫平台上也有了销路,日子渐渐有了盼头。
调研组走访慰问贫困户
全家生活怎么样?一年收入多少?中行的同志一边询问,一边查看李彩侠家中储水、供电情况,看到李彩侠儿子的婚房添置了崭新的电视机,大家倍感欣慰。
调研组走访慰问贫困户
“再伟大的事业,都离不开
平凡寂寞的末端坚守”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再伟大的事业,都离不开平凡寂寞的末端坚守。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中华民族的千年伟业,更需几代人的呕心沥血。
离开贫困村,汽车颠簸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车后扬起漫天黄沙。来自总行投资银行与资产管理部的挂职扶贫干部王蕾把目光投向车窗外。年11月,为了响应扶贫号召,王蕾主动报名,经过层层遴选,成为中国银行第10批扶贫队员。
一年多来,王蕾和扶贫工作队员们走遍了北四县的沟沟壑壑,地气山风滋润了大家的心灵,爬坡过坎锤炼了大家的情怀。看着老乡们的日子越过越好,王蕾心中充满喜悦却也有些怅然若失——丈夫是飞行员,奔波于全国各地,家中孩子无人照料,王蕾一咬牙,把正在读小学6年级的女儿从北京接到了咸阳的学校借读。
中国银行驻陕西咸阳扶贫队员
永寿县挂职干部文红专,心里始终放不下紧张施工的永平镇卫生院建设项目,与两年才回国一次的女儿只匆匆见了一面,就提前结束休假,回到工地。
淳化县挂职干部陈长军,7月初接到家人电话,历史最高纪录洪峰来袭,湖南家中进水一米多深,他把对妻儿的牵挂埋在心底,直到几天后安排妥当分管工作,才匆匆返回。
驻村第一书记马辉和方傲,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定期为村民培训互联网电商课程,极大增加了村民的市场意识和品牌意识。通过拓展线上线下营销渠道,当地的油桃第一次走出咸阳,卖到了北京的大超市,一周销量就达6.3万斤。马辉还于今年年初获得了陕西省优秀第一书记称号。
时光回转16年,中国银行首批挂职扶贫干部庄严出征。16年中,先后有10批44名挂职扶贫干部参与北四县扶贫工作,他们挽起裤脚,登上旱塬,为改变革命老区的面貌洒下辛勤的汗水。
“我们的扶贫队员个个都是好样的!他们不仅给北四县乡亲们带来了无私帮助。他们的经历,也给中国银行积累了丰厚的精神财富,是百年中行精神的集中体现。”车厢里,中行领导深情地告诉随行人员,我们的扶贫工作队员为贫困地区做出了巨大贡献,总行一定要做好他们的保障工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这也是我们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
永寿县监军中学是调研组此行最后一站,在学校阶梯教室,中国银行向北四县颁发“公益中行”扶贫公益金支票、因学致贫在校大学生资助金支票、非寄宿义务教育贫困生资助金支票。并勉励孩子们好好学习,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中国银行“北四县”扶困助学精准扶贫捐赠仪式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掌握一技之长,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拔掉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调研组的同志勉励在座同学:“祝同学们学有所成、早日成才,为建设美好咸阳贡献聪明才智。”
16年来,中国银行在北四县累计无偿投入扶贫资金1.63亿元,实施个扶贫项目,其中,修建人畜饮水工程28处,惠及1.9万人和1.6万头牲畜;修建乡村道路27条,47公里,桥1座;移民搬迁困难群众49个村人,修建幸福院14所;修建学校教学楼25栋,解决1.82万贫困学生就学难,直接受益群众超过10万人。
24小时里,调研组一行往返两千多公里,切实看真贫、扶真贫。在贫困村民家中的炕头上、在种满希望的扶贫项目土地上、在中学校园的教室里,中行人留下一串串扎实的足迹。这是国有大行担当社会责任、扶困助贫的足迹;这是中国银行30多万员工迈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足迹;这是中国银行向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发起冲锋的足迹。
“北四县”受助学生代表
没有一项使命,比实现人民的共同梦想更崇高。
没有一种担当,比肩负民族的历史命运更伟大。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银行必将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征途中勇挑重担、铿锵前行!
图片
总行党务工作部
编辑
河南刘楠
观点·视角·情怀·人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anmaomaos.com/tzyhls/1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