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银行被怼既然营收暴跌,那会计是咋调
加就送资管干货礼包一份,从权益到固收。限定前个好友。由于很多微商乱加,不说明身份勿怪不通过。资管君就是资管居委会主任,大家有啥事都先问问TA
版权信息
来源及作者:面包财经
ing
原标题:南京银行利润迷局:营收暴跌之后,银行会计是如何调出利润的?银行被唱衰许久,但今年中报格外惨。不是唱衰的人更多,是真的有点HOLD不住了:营业收入史无前例的集体负增长。
但是银行都是爱面子的,再惨也得挤出利润,挤出正增长。
南京银行可能是最“爱惜羽毛”的了:在营收负增长17%,高居跌幅榜首位的情况下,净利润依然大增17%,位列所有上市银行第二名,正数第二。这难免让人狐疑。
俗话说,秋后算账。但马上三季度就结束了,银行的账还是赶在中秋节前算一算比较好,这便于大家解读节后发布的三季报。
当然,神奇的不止南京银行一家。翻看最近几年各家银行财报,尤其是今年中报,不得不让人佩服:利润调节处处有,银行会计格外强。
史无前例的营收负增长银行会计依然交出靓丽成绩单
中报显示:南京银行(609.SH)今年上半年营收.25亿元,同比减少17.04%。不仅跌幅在所有上市银行中位居榜首,也是南京银行年上市以来的最大同比跌幅。但即便是在营收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南京银行的净利润仍然保持了相当高的增速,同比增长达17.03%,在所有A股上市银行中正数第二,仅次于去年新上市的贵阳银行。
下图为25家上市银行年上半年营收增速和归母净利润增速的排名情况:
说实话,营收下跌不能全都归咎于南京银行的无能。由于营改增、金融监管加强、经济增速换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营收增速下滑是银行业的普遍情况。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银行营收总和为1.96万亿元,同比减少1.27%,首次出现了营收整体负增长的情况。在25家上市银行中,有12家银行营收同比下滑。如此普遍的营收负增长在历史上极为罕见,就算在次贷危机后的艰难时刻,也仅有个别银行出现负增长。
既然营收整体负增长,利润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长就是题中应有之意。上市银行的整体利润增速也的确创下来了近年新低,四大行的利润增速已经逼近个位数。在这样的市况之下,中小银行即便是利润增速低一些,投资者实际上也是能接受的。
但是在营收大幅下滑的同时,南京银行的净利润依然神勇地增加了17%,超过所有其他城商行、股份制银行和国有大行。纵向对比,南京银行今年的营收与利润变动情况,也比较异常。
先看一张对比图。以下为面包财经根据财报数据整理的南京银行历年上半年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变动情况:
从上图中可以比较明显的看出:过去几年,南京银行的整体状况是营收与利润变动趋势基本一致,甚至营收增幅快于利润增幅。比如,、和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分别为45.04%、46.86%和37.21%,同期净利润增速为19.26%、24.45%和22.25%。
但是,今年上半年发生了较为突兀的逆转:营收大幅减少,而利润仍然保持高增长。
南京银行真的有什么独门秘籍吗?以至于在营收增速垫底的情况下,依然能保持“鹤立鸡群”的利润增长?
屋漏偏逢连夜雨:中间业务收入骤降
先看看南京银行营业收入减少的原因。
众所周知,当前银行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利息净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后者在财报上一般体现为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南京银行利息净收入为.5亿元,同比减少14.02亿元,降幅达到12.14%。同时净息差和净利差均降至近年来较低水平,分别为1.87%和1.74%。
利息净收入减少某种程度上在市场预期之内,由于利差和息差收窄,今年上半年银行业整体上都面临利息净收入增长停滞甚至减少的压力。但是南京银行如此大的降幅还是让人不放心。根据财报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A股25家银行利息净收入1.34万亿元,同比增长0.9%,虽然增幅甚微,但勉强守住了正值。
南京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大幅减少的速度虽然明显快于行业整体水平,但市况不好,尚能接受。比较麻烦的是,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中间业务收入)的大幅下滑。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南京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16.15亿元,同比减少38.62%,降幅在所有上市银行中位列第一。下图是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变动情况:
最近几年,银行业高举改善收入结构的大旗,力图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减少对利息收入的依赖,出现中间收入大幅下降不是太好的信号。
话说到这里,要插播一个要点,银行业的中间业务收入是有很多“潜规则”的。很多账面上的中间业务收入其实也是利息收入派生出来的,不好明着加利息,收点手续费服务费,年底一算账,皆大欢喜。贷款放出去了,收入结构也改善了。简单的说,就是左口袋放到右口袋,总归还是自家的。
但是利息净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同时大幅减少,就有点“方”了:两只口袋都空了,只能干瞪眼。
获取收入难度加大:成本收入比从优等生阵列滑落
南京银行过去几年营收迅速增长,被资本市场看好,维持相对较高市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获取收入能力比较强,体现在财务数据上就是最近几年成本收入比持续下降。但是最近这一指标开始出现恶化趋势,转降为升。
下图是南京银行近几年成本收入比变动趋势图:
成本收入比是衡量银行获取收入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该比值越低,意味着支出单位成本,银行能获取的收入越高。
从图中可以看到,南京银行的成本收入比从年的31.03%,下降到年末的24.1%,在年末略微上升至24.8%,整体上改良趋势较为明显。但是,年上半年,成本收入比上升到26.75%。
前几年,银行业整体的成本收入比都有所改善,在今年中期大环境有压力的情况下,有所反弹也在情理之中。但是,与行业整体情况相比,南京银行的状况显然要更严峻一些。
年,南京银行成本收入比在25家上市银行中,位列第四低,进入优等生序列。但是,到了今年上半年,排名已经降到第14位,变成了普通生。
以后继续努力,成本收入比也许还有改善空间,不排除重回优等生序列的可能性。但是,有一点需要投资者 非标业务提振业绩?
实际上,年前三季度,三家A股上市城商行的净利润增速,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其中,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2.26%、16.06%,南京银行则同比增长24.48%,在16家A股上市银行中名列首位。
“南京银行的利润增长,很大程度上是靠同业业务在驱动,这两年通过与城商行、农商行的资金业务,同业业务已经成为南京银行利润核心增长点之一。”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说,债券和非标投资,已经成为了南京银行业绩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年,该行牵头成立了同业平台,拓展银行同业间的合作,先后与多家城商行、农商行进行合作。
数据显示,截至年9月底,南京银行仅应收款项类非标资产,就达到亿元。而在同期,该行总资产、贷款余额分别为亿元、亿元,贷款余额已经低于同期非标资产规模。
非标资产配置方向或将改变
商业银行加大非标资产配置力度,很大程度是缘于年三季度以来的“资产荒”,在融资需求不足,而流动性又较为宽松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利润增长,银行不得不加大非标资产配置力度。
一位上市银行内部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非标业务满足了商业银行的一些业务需求,一方面,非标作为银行贷款以外的相对灵活的融资方式,可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客户的融资需求,提高了银行的客户服务能力、增加客户粘性;另一方面,非标业务定价比贷款市场化,为银行应对利差收窄、提高经营能力提供了手段。
“非标业务比贷款资产流动性更强,能提高银行资产流转速度,有利于流动性风险管理,对中小银行来说,非标业务通过同业合作,也能突破地域限制。”该人士说,在某种程度上,需要保持一定规模的非标业务,非标业务可以看做银行适应利率市场化的“练兵工具”。
但值得注意的是,年以来,债券市场、信托等领域出现了较多的违约事件,这也暴露出商业银行非标业务存在的潜在风险。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说,在开展非标、同业业务的时候,银行看重的是同业机构的背书,而忽视了资产质量本身,从而产生潜在风险。同时,由于交易结构的复杂性,也增加了非标业务的风险。
上述上市银行人士说,非标业务确实存在部分制度上的空白,部分机构风险管理体系尚不完善,专业化管理水平不足,产品结构上创新之后,法律关系相对复杂,需要机构拥有专业的法律风险管理水平。此外,非标业务的资本和拨备计提标准并不统一,且业务模式创新较快,操作风险管理需要及时跟进。
“非标业务还必须得做,并不是说出了风险,就完全不做这一类业务了。”招商银行同业金融总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说,尽管年出现了较多的违约事件,但非标资产仍将是今后银行资产配置的重点方向。
“在企业融资需求没有改善,甚至可能持续下降的情况下,预计年‘资产荒’的局面很难得到改善。”民生证券研究院固定收益部负责人李奇霖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商业银行资产配置再次向非标倾斜,与融资需求不足直接相关,进入年,除了信贷业务,商业银行可能仍将加大非标资产的配置力度,但资产配置方向、品种会有所改善。
除了传统的类信贷性质的信托产品、资管计划投资和同业理财产品投资外,年银行在产业基金、资产证券化产品,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市场相关的非标产品也在不断创新。李奇霖认为,进入年,商业银行在非标资产配置的品种上,将会向直接融资相关产品方向转移,并从资产端设计股权类固定收益产品。在风险控制方面,将会从注重主体信用向注重资产质量转变,加大对资产证券化、城投类资产的配置力度。
无独有偶,兴业银行投行部此前也发表文章认为,目前投资者对资产支持证券的认可度尚待提高,存量资产支持证券发行价较公司债而言,具有一定的优势。投资高评级资产支持证券,能够有效节约风险资产,提高资产收益率。
兴业银行还建议,在“盘活存量”政策支持下,存量优质资产盘活手段在逐渐增加。建议银行在配置非标等类固收产品的基础上,发展以优质资产为核心的私募资产证券化业务,通过管控现金流、管控核心资产,在实质上控制风险,提高资本收益率。
受访业内人士还认为,为了防范非标业务风险,在经营架构方面,商业银行要严格遵循监管规定,强化总行专营部门对分支机构的统一管理,防范操作风险;二是风险管理和审批方面,应建立专业风控和审批体系,提高信用风险识别水平。此外,交易结构上尽量简化交易环节,缩短链条,降低法律、交易中的操作风险,并加强货币政策和利率走势的研判,避免利率风险。
(来源:一财网作者:杨佼”)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anmaomaos.com/tzyhjg/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