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洗钱风险防范

银行针对个人客户推出的理财产品,也有可能成为不法分子洗钱和隐匿不法所得的选项,个人理财产品主要洗钱风险来自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来源不合法,根据已公开的案例,贪污受贿所得和非法挪用公款是银行理财产品两大非法资金来源。

北京晚报在年3月曾报道,36岁女子崔某年在北京市平谷区开展的减煤换煤、清洁空气专项工作中,担任收取农户自筹专项资金工作,共计向农户收取了万元,但崔某随后分两次挪用该笔专项资金,分别为万元和万元,崔某将被挪用的资金用于购买农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最后获利超过三万余元;食髓知味之余,崔某再次挪用该笔专项资金万元,用于购买天弘基金的理财产品,获利超过四万余元。类似案件向银行展示了不法分子通过理财产品隐匿不法所得的手段,也提醒银行必须防范个人理财产品可能引发的洗钱风险。

银行在推出个人理财产品前,应先就如何防范洗钱风险进行内部教育训练,因为个人理财产品多在柜面或通过一对一方式向个人客户推销,只要柜面行员或其他涉及个人理财产品业务的职员都能具备反洗钱意识,在第一线就落实相关反洗钱程序,针对购买理财产品的个人客户进行反洗钱识别,相较于银行其他业务或金融产品的反洗钱工作,个人理财产品的反洗钱防范相对容易也能达到防范洗钱风险的目的。

银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落实个人理财产品的反洗钱工作:

1、客户身份识别(KYC)

理财产品的客户身份识别,关键在于掌握购买个人理财产品的客户职业及工作单位,因此银行须结合开户申请表中的职业、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信息进行综合判断,看看该个人客户是否具备购买理财产品的能力及合理动机。

其次,还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anmaomaos.com/tzyhjg/5436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