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好忽悠,创新项目白菜价创新药投资
有人说,科学家创业好忽悠,很多项目是白菜价;有人说,投资中国医药创新的投资人是“人傻钱多”;真实情况是这样吗?科学家、投资家如何实现共赢?互相看中的是什么?
当E药经理人团队做“千人计划”科学家专刊采访的时候,有人说,中国医药创新是发生在过去的24个月。
在9年前,E药经理人首次撰写《医药产业铜融资年报》时,投资者都新药普遍看法是看不懂、撑不住、等不起、卖不动。但9年后,医药产业政策展现出的巨大变化,让医药创新正式成为了产业发展的主流,而作为“春江水暖鸭先知”投资者也逐步将创新药投资当作机构的标配。
投资创新也成为了产业资本的实力体现,正如一家知名投资机构的投资人告诉E药经理人,“现在大家看明白了,有几个回报率较高的创新药项目,最能展示投资机构的硬实力。”中国创新经历过3个比较大的时代,第一个是创新如星星之火,代表企业是贝达和微芯;第二个时代主要以商业模式创新为主,歌礼、华领、再鼎、信达等都以创新模式为优势迅速取得投资者的青睐;而现在,一批以原创为主导的企业开始崛起,比如康宁杰瑞、天演、亚盛等。
从行业角度而言,创新热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向前,而其也成为了医药产业吸引资本加码的主要阵地。一时,对于创新药投资,有人说存在泡沫,“人傻钱多”;也有人说,中国创新药投资正当其时,如果人人都看懂了,又怎么能够体现投资者的高明?
1
资本与创新高度融合时代
创新无论放在哪个国家,毫无疑问需要资本的介入。中国创新药的发展火热程度可以在资本对创新药的态度变化过程中得到印证。多年前无人问津,只要有千万级别的投资,就可能获得一家创新型企业的大额股份,但是现在,投资人说的更多的是,过热、太贵、不理性、有泡沫,但是依然有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加入,越来越多的热钱涌入,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投的一定能够有所收益。
其实,要求有较高投资回报的机构,早已意识到,只有在更早期介入到创新药项目中,才能实现预期目标。而且,在中国创新热潮来临之时,资本也不再像以前那般蛮横,高高在上,现在他们更愿意与标的企业进行深度的合作。
比如说,投资机构会与科学家一起联合创业,去年在行业内出现的创新明星公司基石药业和铂金医药都是如此,他们都是在资本推动下,投资机构联合科学家组建起的两家公司,这两个案例中出现的任务江宁军和王劲松都曾供职于赛诺菲研发中心,由于两者在研发界的能力受到投资机构的认可,所以就联合在一起进行创业。
就现在而言,投资机构更多的是主动出击,联手创业者,不仅仅是资金的提供,而更多的改变是在于,他们以资本服务的态度,在各个层级为创新企业服务,无论是人才配备方面,还是政府关系层面,投资人都在成为重压的沟通者与服务者。
而在医药创新领域,越来越多的创业者表示,他们不太愿意接受纯财务投资者,除非不得已。为何出现大家所说的投资泡沫或者投资过热的现象,其中最根本的逻辑时候,供过于求,也就是说,涌入创新领域的资金多,但是创新项目并不多,所以创新药企业有得选,这使得他们在寻求投资人时,更加倾向于不仅能够提供资本,还期望能够在其它方面也有优势的资本。
所以,正是由于这个现象的出现,促使投资者需要构建更多的能力,也将投资人与创业者拉向了一个对等平台,而这种对等就是相互了解,能够获得的帮助,而帮助的过程则是形成高度融合的过程。现在,投资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开始走向融合的阶段。
2
人傻钱多?
热钱涌入,被认为是“人傻钱多”,但实际上是因为投资者看到了创新药是一块高额回报的肥肉,资本从来逐利。
现在国内创新药行业正在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期。一方面,快速增长的中国新药研发市场,越来越多富有经验的海归创业,催生了一批充满活力的创新公司。另一方面,自“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启动以来,政府不断投入研究经费,支持新药研发,预计年药品研发经费投入将达亿元,为国内药品创新提供了原动力。
与此同时,围绕鼓励新药研发的多项制度改革也释放了发展红利。监管部门加速创新药审评审批为生物医药领域投资带来机会窗口。年以来,在药品审批改革上推出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严格界定创新药、加速新药审评审批、试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并建立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等措施,为技术含量高的创新药及相关研发服务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让致力于创新药研发生产的企业和投资者受到激励。
大势之下,投资者看的清楚,这是一块能够产生巨额财富的领域,就看如何去玩。越来越多的投资人看到的是,在创新的更早期去播种、育苗、建立创新生态,越是想获得大额汇报,越是要有更多的耐心与投入。
对待投资创新,有了心中预设,投资人多半是有心理准备的,而非见项目就扑,肆意砸钱,还被称作“人傻钱多”。正如高特佳投资集团主管合伙人胡雪峰曾在媒体上说的那样,“投资早期项目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一定要抱着吃馅饼的愿望和期待,做好跳陷阱的心理准备。”
所以,从整个投资创新药的层面而言,投资人都有自己的心理与其与准备,最终无论成功与失败,是很多因素决定,但是在投资这个层面,没有任何投资人对投资创新是拍脑袋决定,他们的钱也绝不是随随便便就投入的是,绝不是“人傻钱多”,对于创新可能存在“人傻钱多”的少数现象,但是整体而言,今天的投资人是更懂创新,而科学家也懂得投资。
在8月30日举行的第九届中国医药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华盖资本董事长、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50人论坛首任轮值主席许小林表示,年他开始专注医疗投资的时候,科学家很多的创业项目基本上就是“白菜价”,十年过去,现在科学家也很懂投资,白菜价时代一去不复返。
其实,中国创新与投资之间,经过多年发展,大家谁都不傻,投资人不会去投自己看不懂的创新项目,科学家也不会对自己估值没有清楚的情况下随便就去找投资。所以,现在已经不是“人傻钱多”的时代。现在的创新投资逻辑是,坚持全球视野和产融联动是资本界对未来创新药投资认可的逻辑。
当然,关于投资者与科学家都是推动中国医药产业向前迅猛发展的重要资源,在发展中需要共同调整与融合。接下来“新药研发究竟应该怎么投?如何看待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中国的医药风险投资特点和不足是什么?如何评价当前出现的中国新药投资热,特别是新药股权交易的兴起?
对于此,9月23日下午,在由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医疗卫生·生物技术工作委员会指导,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主办,E药经理人、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50人论坛承办的“第九届中国医药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大会”上,华盖资本创始人许小林、高特佳投资集团董事长蔡达建、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蔡大庆、博远资本创始合伙人陈鹏辉、松禾资本董事长罗飞、杉杉医疗集团董事长沈波、远毅资本合伙人杨瑞荣等医药投资界大佬将以“资本视角下的中国医药创新路径”为主题,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欢迎资本界、产业界人士扫描关于北京白癜风的治疗北京哪间白癜风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anmaomaos.com/tzyhjg/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