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15年挑战与应战

资管业务“永远走在监管之前”的不断创新,难以掌控的影子银行风险,成为银监会近年来最大的挑战。分业监管格局下,大资管的乱象没有被遏制,而是“按下葫芦起了瓢”。

(随着“一行两会”金融监管框架的确立,中国银监会行将成为历史,人们纷纷来到大门前,与字牌合影留念。图/视觉中国)

《财经》记者龚奕洁/文袁满/编辑在中国金融分业监管的“三会”体系中,银监会是最晚从央行剥离出来的监管机构,自年至今成立15年。虽然存在的时间远不如证监会和保监会,但在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和银行资产占大头的中国金融体系里,银监会的作用举足重轻,中国银行业亦在这15年里实现了令全球瞩目的规模增长、业务创新和发展挑战。

自年4月28日挂牌成立,银监会经历了刘明康、尚福林、郭树清三位主席。刘明康时代在化解不良与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的背景下,建立了银行业的监管体系;尚福林执掌时代与大资管和影子银行业务发展重合,应对这一创新监管挑战是其主要工作;郭树清的到任与银行业严监管同时到来,并将延续这一态势。

成立始末:分业监管银行

20世纪90年代,随着证监会和保监会的先后成立,中国金融监管逐步从央行一统天下的混业监管走向分业监管。但央行仍然保留对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能。成立银监会,是年全国“两会”公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的重要部分。

相关文献显示,分拆央行监管职能的提议,源于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成立的“金融改革与金融安全课题组”。

彼时,亚洲金融危机结束,央行愈来愈要承担防范与化解风险的重任。而国有银行改革经历了“注资-坏账-注资”,正以股份制改造的方式完成市场化改革。更重要的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金融业面临与国际接轨的开放挑战,以及开放后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关系问题。

课题组提交了一系列报告,其中一份提出“货币政策职能与银行监管职能适度分离”的建议。并提出三个备选方案:一是分离并与证监会、保监会合并形成统一的金融机构监管部门;二是设立与外管局类似的国家银行监督管理局(银监局);三是设立与证监会类似的银监会。

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有一个小组专门研究银行业分业监管模式。最终,考虑到集中监管力量、提升专业水平和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等因素,决定成立银监会。

成立银监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中央银行能够更集中精力、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年有报道援引魏加宁的话称,央行究竟投入了多少再贷款用于农村信用社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理不良贷款,由于没有独立的监管机构,谁也说不清楚,导致了央行的货币政策失去准星。

此外,成立独立的银监会还将有助于解决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问题,避免央行一家独揽、监管手段单一的局面;让央行的视野更开阔,不再局限于商业银行。而银监会作为事业单位,更有利于提高监管专业水平。

两天后,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二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改造原由中国人民银行改造的监督管理职责的决定》,原由央行履行的审批、监督管理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等的职责及相关职责,划归银监会。

两天后,银监会挂牌成立,并发出了“1号令”,宣布正式履职。时任中国银行董事长、行长的刘明康担任银监会首任主席。至此,中国金融分业监管“一行三会”的体制最终形成,这不仅令业界耳目一新,亦引起全球性







































治白癜风的外用药
南宁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anmaomaos.com/tzyhjg/196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