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服务国家战略和一带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的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成为国家外交布局的重要战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中国高校应当顺势而为,锐意进取,积极推进深化改革,全面拓展国际交流领域,进一步开展实质性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外语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为服务国家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培养亟需的人才。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发起和主导的、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活动与日俱增,如发起创办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了丝路基金,举办了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等。随着国家外交战略布局的逐步实施,我国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也随之不断提升。高等外语教育要致力于培养一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中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这是时代赋予外语教育的历史使命。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非通用语种人才直接服务于国家战略,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着“一带一路”建设实施的效果。
“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国内外语类高校积极探索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的路径。作为国内一流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发挥自身“外、特、精”的传统优势,准确定位国际化人才培养,为国家战略布局提供人力资源支撑,一方面稳步拓展,大幅度增加新的外语语种,特别是“一带一路”沿路国家的非通用语种,目前开设的外语总数已达84种,仅在过去五年就增加了28个新语种,并计划在年之前开设个语种,达到覆盖所有建交国家的官方及通用语言的目标;另一方面,学校也不断探索和创新多语种人才培养途径,借力而上,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法国国立东方语言学院、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等国外著名院校开展了实质性合作,为非通用语种师资和人才培养、“一带一路”建设语言人才储备开辟了新的路径。
与此同时,北京外国语大学将学科发展与国家的战略结合起来,努力打造自身实力,为培养国家急需的复语型、复合型人才搭建优质平台。年成立了丝绸之路研究院,针对“一带一路”建设开展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人文交流。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组织学院、北外学院同时成立,旨在培养和储备一大批国际组织急需、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多语言能力、突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跨学科知识的国际组织人才。为了积极推动学科交叉、学科融合,加强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先后成立了许国璋语言高等研究院、王佐良外国文学高等研究院、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和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建立了一系列对象国研究中心,促进区域与国别研究的全面开展和全覆盖。在多元互通的学术平台上,北京外国语大学将能够培养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的复合型、复语型、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在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外语类高校应当承担起新时期的历史使命,立足国家需要,发挥自身特色优势,立德树人,培养复语型、复合型人才,在教育国际化的道路上不断探索,锐意创新,加快语种建设,完善人才储备,大力推进区域与全球研究,努力提高研究的针对性,着力突出国际视野和中国特色,为服务国家战略、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力量。
(闫国华,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
(责任编辑:冯枭英)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anmaomaos.com/tzyhfz/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