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给瑞士总统当翻译,他全靠自学,震撼

「最可怕的不是走弯路,而是一直低效」

◆◆◆

海木木

他22岁成为全球强公司英文讲师,录音素材供全球员工使用。

他自学成为同声传译,25岁为瑞士总统翻译。

他是周邦琴,英文名Albert,喜马拉雅FM热门英语节目《Albert说英闻》主持人兼制作人。

采访中他称自己只是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之一,没有名牌大学背景,没有英语专业背景,没有国外留学经历,没有英语生活环境。

但他通过大学二年级顿悟出的方法,利用课余和业余时间学习英文,一步步做到了不带字幕看懂美剧、轻松听懂英语新闻、和外国友人谈天说地,还一不小心成为同声传译,甚至为国家元首翻译。

上海世博会那一年,周邦琴帮瑞士馆做翻译,馆长一口气用英语说了将近15分钟。

所有人都替周邦琴捏把汗,“我上来第一句话说没问题,当时记了五页纸,花大概10分钟,用中文复述了出来。”

这属于交替口译,简称交传,最难的是同声传译。有人说,同声传译就像周伯通左手画圆右手画方,脑子和嘴都得同步高速运转,如履带上飞旋的齿轮,如果这时候能打开脑子看一看,没准能观察到火星四溅。

周邦琴说,“那种感觉是很美好的,左右脑打通了。”在过去的8年时间里,他为阿里巴巴、华为、腾讯、Facebook、Google、IBM等世界领先企业做过同声传译项目。

在这个评价标准是“只能成功,不能出错”的严苛行业里,大学就读于国内普通高校、主修电气自动化专业,各科成绩只求通过,毕业后朝九晚五工作的周邦琴,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而这一切居然全是靠自学。

如今,32岁的他是华尔街数家投资银行的指定翻译,为联合国组织、中国人民银行、澳大利亚大使馆、法国大使馆、瑞士领事馆、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等机构,服务过会议会谈翻译项目。

但他强调说,"Imoneofyou!"(我就是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之一!)他和我们绝大多数人一样,曾埋头苦学十多年的英语,却说不出、听不懂、勉强看得懂。

在《Albert:不走弯路学英语》喜马拉雅课程里,他首次将自学的精髓抽丝拨茧,结合生动的例子讲述,让很多人恍然大悟,原来真的“听懂”是这么一回事儿!

因为不是精英出身,没有名牌大学背景,没有英语专业背景,没有国外留学经历,没有英语生活环境。他的成功经验对于所有的英语学习者而言,更具有操作性。这也是他非常有底气地相信,“我的方法就是适合你”的原因。

周邦琴

“到目前为止从来没有搞砸过”

相隔五年,周邦琴仍清晰记得,亚洲博鳌论坛,他为澳大利亚总理伴侣与我国第一夫人翻译的现场细节,“第一夫人说话很妙,很有礼貌。”

一般来说这种高级别的场合,澳大利亚驻上海总领事馆都会选自己本国的翻译,这次却主动把机会送到了周邦琴眼前。要知道,对于澳大利亚本国的翻译而言,这样的机会有时也是靠人脉才能获得的,“他们找我翻,我还是蛮惊讶的。”

当然,机会并非平白无故地眷顾了周邦琴。此前他曾为澳大利亚内政兼司法部长、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州长等人的上海之行做过翻译,“说实话,这个不谦虚,每一次评价都是非常好。”

周邦琴为时任瑞士总统DorisLeuthard翻译

周邦琴为时任澳大利亚内政部长BrendanOConnor翻译

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入行接受的第一个翻译任务。客户临场太紧张,不要他翻译了,让他直接用英文给德国专家做空调阀门的产品介绍,他就现场做了个流利的产品演讲,帮客户拿下一亿六千万人民币的订单。

凭借超出期待的表现,从入行到实现日薪万元,他只用了半年时间。

采访中我们不止一次地追问他,有没有遇到卡壳或出错。他收起谦虚姿态,笃定地讲“到目前为止从来没有搞砸过”。虽然有时刚接到翻译任务,内心也会如临深渊,“这一次要搞砸了,这一次肯定不行,这一次完了,但是真正开始的时候,就没事了。”

翻译状态进入佳境时,周邦琴心里会出现一个霸气的声音,“没有任何人可以做我的工作,只有我可以做我的工作。”这一刻的他拥有电影《穿Prada的女魔头》主角一样的底气,敢言“没有人能把这份工作做到这个程度”。

为什么美国所有小孩子能办到的,

一个号称英文好的中国大二学生却做不到

难以想象的是,如今一边刷朋友圈一边能听懂CNN,一边开车一边能听懂NBC晚间新闻的周邦琴,大二时仍跟很多苦学十几年英语的人一样,说不出口,也听不懂。

江苏盐城长大的他,初一才开始学26个英文字母,当时教学条件奇差,英语老师用方言教课,在“goodmorning”下标注“狗头猫脸”,引导学生记忆和朗读。

与其他学生有所不同的是,周邦琴喜欢听英语磁带,遇到比较难的咬舌音,他把14个单元里,凡是含有这个音的单词全部列出来,早读的时候反复念。不过这样的刻苦程度,在初高中阶段算不上什么,应试压力之下,比他勤奋百倍疯狂练习英语的同学比比皆是。

他的高考英语成绩分,比起当年有位考到分的女生,实在是不值一提;大一末尾的六级考试得了78.5分,反倒还惹来一些同学羡慕,原因是,在机电工程学院这样的工科院系里,这个分数已算不错的成绩。到此时为止,他的英语学习经历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周邦琴第一次觉察到“英语短板”是大一接近暑假的时候。学校来了一批美国交换生,周邦琴是当时众多中国同学里最能说的一个,但他发现每次交谈非常费力,“大家在吃馄饨,他们先点好,我去洗手间,回来之后我礼貌性地想说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头脑很乱,还在想语法结构,想着中文翻译成英文。”

不过,“磕磕绊绊,但大体能表达思想”的周邦琴,已经让周围不敢开口的同学很是羡慕了,自此,他英文好开始在朋友间传开。

大二的一个晚上,他去好朋友宿舍打游戏,两位室友在看一部美国电影,好朋友骄傲地对室友介绍周邦琴“他看美国电影都不用字幕的”,其中一位室友非常不留情面地回了一句“不可能的”。

这次“丢面子”,“点醒”了周邦琴,“美国所有小孩子应该不看字幕,都能看懂美国电影电视剧里的对白吧,为什么我学了这么多年英语,一个号称英文好的大二学生,却做不到?”

问题出在哪里呢?思考了几个星期,他发现以往那种一味追求词汇量,像游戏里打怪不断消灭生词的学习方法是错误的。他决定首先对自己的心态进行“清零”,把自己以往在英文上所取得的任何成绩都归零。

目标定得越低越好,不要给自己压力

把自己变成“零”的周邦琴,开始一句一句地从头学习英文,既然不带字幕的美剧电影看不懂,那就一集一集反复看,一句一句反复听,总能慢慢听懂吧。

他发现《老友记》描述的场景最符合美国人的日常生活,“我第一遍开着中文字幕看,第二遍第三遍开着英文字幕看,第四遍第五遍关掉字幕看。”

也不再瞧不起那些一个生词都没有的句子,即使简单到如“…inthemiddleofnowhere”,“I’mtellingyou…”,“Iwastold…”这样的句子,他也会抄在小本上,晚上操场上跑完步后,花上半小时反复读。

采访中,周邦琴翻开当年的记录本,满满当当的笔记,令我们称叹。我们感慨道,原来全世界的方法都是一样,要刻苦才能..……话未讲完,他兴奋地说,很多人总觉得这些东西需要好刻苦,“但这是我记了三四年才记下来的,只能说我做了一个有心人,看美剧听到一句好的话,按下暂停键,把它记下来。这个叫什么刻苦?我读这些句子,一天也就读三句话。”

周邦琴的经验是,要把目标定得越低越好,不要给自己压力,“一天读三句话,有什么压力呢?”

但方法一定要对,不能死读。他随手翻开笔记本的一页,“我每次是怎么练这句话的呢,我就想象自己就是那个主人公,酝酿当时说这句话时应该有的情绪,再说出那句话。每一次要强迫自己想一下当时的场景,反复练反复练。”

在大三暑假的一个炎热下午,周邦琴下载了一部不带字幕的美国电影,居然从头到尾都听懂了。

“花这么多年学的一门手艺就是用不上”的心结自此打开了,那一刻的他像金庸武侠里报仇雪恨后的武林高手一样,酷酷地说了句:“呵呵,原来这就是英语学习的原始积累,不过如此!”

“你之前背的那些单词,读过的阅读理解,并不是完全没有用处的。在我的方法基础上,再修补一下,效果完全不一样。”周邦琴希望帮人们消除内心对英语的阴影和遗憾。

“如何学好英语?”在过去8年的同声传译生涯中,周邦琴被无数次问到这个问题。也看到了太多想把英文学好的人,苦练英文多年,和“歪国仁”沟通起来还是会卡壳,缺乏自信。

周邦琴认为最可怕的不是走弯路,而是一直处于低效的学习状态,既无法建立起自信,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在这个专辑,我将会教你如何一步步构建起英文思维,实现不通过脑内的翻译转化过程,真正做到“所说即所想”,达到真正流利交流的水平。”

周邦琴的《Albert:不走弯路学英语》课程在喜马拉雅正式上线啦!

你将获得

扫清认知误区,叫停无效努力;

绕过20个英语学习的坑;

构建属于你的英语思维。

适合人群

听过无数的英语学习方法,却依然学不好英语的人;

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却难以突破瓶颈更上一层楼的广大学生;

时间精力有限,只想找对方法事半功倍学英语的职场人士;

厌倦传统英语学习法,想要获得经实践验证有效的学习精华的人。

洗马君说

学英语拼的不是时间和精力,而是策略方法。

同声传译周邦琴(Albert),22岁成为全球强公司英文讲师,25岁为瑞士总统翻译,28岁为国家重要领导人翻译,而他一路以来居然全是靠自学。

《Albert:不走弯路学英语》帮你快速扫清英语学习的认知误区,打破固有观念。不谈枯燥的理论,只讲实践和经验总结,方法+实例+答疑,一步步让你轻松实现高效学习。专辑价格39.9元,为全年订阅课程。

长按识别上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anmaomaos.com/tzyhfz/54109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