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拼了命都要进投行年薪百万的投
如果把金融行业比做皇冠,那么投行就堪比“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对很多人来说,进入投行,就意味着:高起点、高薪水、高社会地位。所以,才有人说:最厉害的人哪怕挤破头都铆足劲想去投行,不止是学金融的,是所有专业的。究竟什么是投行?投资银行,又简称为投行,一般来说,投行的核心业务部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frontoffice,主要是两个部门,IBD投资银行部和ST销售交易部。投资银行部为机构、企业筹集资金,发行股票(IPO)和债券,制定兼并重组方案;销售交易部负责交易市场上各类证券,股票,债券,商品和复杂的衍生品。大型投行一般都还设有私人财富管理部门只为超高净值富人提供理财和财富规划服务。举个例子来说:“有一个投行菜鸟问,什么是投行?”前辈拿了一些烂水果问他:“你打算怎么把这些水果卖出去?”菜鸟想了半天说:“我按照市场价打折处理掉。”这位前辈摇头,拿起一把水果刀,把烂水果去皮切块,弄个漂亮的水果盘:“这样,按照几十倍的价格卖掉”。在国内人们习惯把投行分成:外资投行,本土投行,中金。其中,外资投行又分为两种。大号的华尔街投行,也就是顶级投行,被俗称为bulgebracket,这也是想进投行的小伙伴们的终极目标,包括大摩,高盛,摩根大通,美银美林,德意志银行,瑞银,瑞信,花旗投行部,汇丰投行部等等。
图片来源网络
小号的投行们统称叫做boutique,就不一一列举了。顶级投行的门槛有多高?众所周知,投行是世界上职场入门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先来看一些数据:高盛年,从全球7.3万位申请人中录取了2,个暑期实习分析师,为公司注入新鲜血液,录取率仅为3.6%。相比之下,哈佛年4.5%的录取率就算高了。所以,有人说:想获得华尔街的实习门票,比上哈佛等常春藤名校还要难。
竞争如此激烈的投行/券商到底喜欢什么样的人?图片来源《欢乐颂》
一句话,进去的人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从硬件条件看,他们一般是:名校毕业,良好的背景,美国名校包括常春藤加上斯坦福和加州伯克利;国内名校基本只看清北复交,最好是理工本科+金融硕士;通过CPA,CFA,FRM或各种司法考试;拥有丰富的行业实习经历,律师事务所经验,会计师事务所经历等;好到爆的英语能力,托福以上。再看看软性标配:天生的领导力,看着就像一个成功人士;即使面对大人物,也可以自信得体;善于从新的角度/多角度分析问题;出色的销售能力、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背景很深,可能是政府部门高层或上市公司高管的亲属;善于给未来做计划和分析风险。此外,投行更喜欢多才多艺的应聘者,因为那意味着“令自己有趣",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承受住投行巨大的工作压力……图片来源网络投行分析师的工作最辛苦,几乎全年都要无休止加班,平均每周需要工作个小时。但是,即便这样,挤破头要进入投行的年轻人仍然不在少数。以高盛为例,90%收到高盛offer的人都会选择接受。如今疫情之下,投行还是理想工作吗?现如今,全球受疫情影响,美股动荡,短时间内多次熔断,投行招聘也深受影响。有的招聘暂停,有的缩招,有的裁员。图片来源SPGlobal那这种情况下,向来竞争激烈的投行工作,还值得挤破脑袋去吗?答案是值得。首先,众所周知,投行是高薪资高回报的行业。顶级投行/券商开出的薪资,即使是应届生,薪资水平也比同龄人高上几倍。哪怕在国内,也意味着起薪就能达到几十万。这对于打工者来说,收入简直在金字塔的顶端。其次,投行有着格外明晰的职业路径。只要没有被开除,那你的职业道路就应该是这样的:Analyst→Associate→VicePresident(VP)→SeniorVicePresident(SVP)/Director→ManagingDirector(MD)。图片来源网络除此之外,进入投行也意味着高起点和不一般的人脉和关系网。高盛CEO劳埃德·布兰克费恩说过:“你不一定是最聪明的人,但我们这里一定是由聪明的人、有趣的人和对世界好奇的人所组成的最强组合。”想进投行券商,到底该怎么做?如果你想进投行,那就得提前规划。应聘之路在你的毕业季之前老早老早就已经开始了。上面说过了,无论是国外投行还是国内券商,都更看重学历,所以请先尽可能的提升你的学历。如果你的学校不在Targetschool名单里,也不要灰心。暑期实习同样很关键,先从中小券商积累实习经历,还是有机会逆袭的,毕竟“投行喜欢招第一年已被检验过的人。”本来四月中旬,很多小伙伴都要准备开始暑期实习了,结果如今疫情之下,实习计划被打乱。顶级投行GoldmanSachs、MorganStanley等将实习延期,还有些投行/券商开通了远程实习。不止如此,部分投行比如花旗还开启了秋招......(平时一定要多